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是承载安森美“筑造可持续生态系统”重任的两座基石。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ssane El-Khoury看来,安森美“可持续生态系统”的一端是包含电动汽车、ADAS、先进安全的汽车市场,另一端则是包含能源基础设施、充电站、工业自动化、5G和云电源在内的工业市场,两者间通过数据实现连接,以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和更高效的效率。

对半导体行业来说,尽管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年份,但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ssane El-Khoury的领导下,安森美还是实现了新的转型,驾驭了不确定性,将可靠的解决方案和长期供货承诺交付给全球的用户。

安森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ssane El-Khoury

安森美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公司当季营收21.8亿美元,毛利率为47.3%。其中,汽车业务收入创纪录,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工业业务收入创纪录,达6.16 亿美元,同比略有增长。优异的市场表现不但让安森美接连入选“纳斯达克100指数”、标普500指数、以及《巴伦周刊》“最具可持续发展力的100家公司”榜单,也再一次用事实证明安森美战略转型取得了成功。

筑造可持续的“芯”生态

“可持续发展”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和限制的概念。“

而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就是承载安森美“筑造可持续生态系统”重任的两座基石。按照Hassane提供的市场预测,2022-2027年期间,全球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市场规模约为9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而以汽车和工业为代表的可持续生态系统规模约为4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6%。

在此趋势推动下,安森美在“智能电源和能感知”和“可持续生态系统”两大领域的增速高达14%和21%,远高于全球半导体4%的增幅。这意味着,只要做好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细分市场上取得成功。

在Hassane看来,安森美“可持续生态系统”的一端是汽车市场,包括电动汽车、ADAS、先进安全;另一端则是包含能源基础设施、充电站、工业自动化、5G和云电源在内的工业市场,两者间通过数据实现连接,以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和更高效的效率。但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仅仅满足于对重要领域进行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包括强大的执行力实施结构性变革,让客户能够长期留在身边;能获取价值,有更加充分的资本进行研发和创新。

这一过程中,安森美的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方案,能够让客户无需在成本、能效、性能、尺寸和重量上做出取舍。例如智能电源技术可更好地控制电压、电流和温度,通过集成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效。满足客户在高温环境下安全作业,以及降低散热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降低成本、重量的要求。目前,安森美碳化硅/硅电源技术以9%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二,2022-2027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预估将达到38%。

智能感知在最小的范围内提高能效和解决方案,从而减少系统延迟,通过更小的封装提供专有的功能,解决用户所需的尺寸。以图像传感器为例,2022年,安森美在汽车和工业图像传感器市场排名全球第一,在汽车市场和ADAS市场分别占据46%和68%的份额,车用传感器安装量超过4.5亿颗。

与底层技术同样至关重要的是解决方案,毕竟所有的一切都要转化成解决方案。如果解决方案比较复杂,要促进客户大规模采用,就需要提供完整的软件堆栈,很好的功能集成,并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可靠性、设计的便捷性以及降低系统成本,所有这些,都是核心业务的拓展。

Hassane还特意谈到了产品盈利和利润空间的话题。

“利润空间的压力还来自于生产制造,但当市场需求恢复之后,这个压力就会得到释放。”Hassane以2023年早些时候对一家300毫米晶圆新工厂的收购为例,认为这是必须的初始成本,而且未来的市场足够大,可以支撑很多的投资和产能扩张,“购买新工厂所稀释的利润空间,在2024年年末能够完全收回,那时我们的毛利已经能够达到50%以上,新工厂为此贡献250个基点的利润空间。“

从小粉末到大能量 

安森美电源方案部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Simon Keeton选择的演讲主题很有趣,也很形象,生动体现了EliteSiC产品的核心特点。随后,他用了四个以“S”开头的单词,来描述安森美在碳化硅领域的核心优势:

  • Supply, 供应

安森美拥有SiC垂直整合方面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SiC晶锭生长、晶圆、衬底、外延,再到器件制造、封装,“一条龙”的生产模式最终确保为终端用户提供充足且可靠的产品供应。

  • Scale, 规模

碳化硅在汽车电动化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更大规模的应用驱动着它的需求增长。因此,作为碳化硅供应商,安森美承诺将会和终端市场一起成长,按照市场增长趋势和客户的预期需求快速扩产,以实现自身的战略。

  • Scope,范围

包括从能源产生到能源消耗的全套可持续方案、从硅基到碳化硅基广泛的电源技术,以及为差异化应用提供配套组合以优化方案的能力。

  • Superior Technology,卓越技术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安森美在裸芯片性能、差异化封装创新、模块设计领域具备的独特优势,包括第三代平面栅结构碳化硅器件、在沟槽栅结构方面的探索、以及通过封装的不断迭代来适配不同的应用需求等。

安森美电源方案部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Simon Keeton

持续抢占碳化硅市场,是包括安森美在内很多头部大厂的不二选择。

为此,2021年11月,安森美宣布收购SiC晶圆衬底供应商GTAT,旨在增强自身SiC的供应能力。而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安森美还与科锐(CREE)签署了SiC晶圆多年期供应协议。

此外,在投资扩产政策的支持下,2022年8月,安森美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哈德逊(Hudson, New Hampshire)的SiC工厂落成,该基地将使安森美到2022年底的SiC晶圆产能同比增加五倍;9月,安森美宣布扩建位于捷克共和国Roznov的SiC工厂,预计在未来两年内,这一扩建将使该基地的SiC产能提高16倍。2023年9月,安森美宣布其位于韩国富川的先进碳化硅超大型制造工厂的扩建工程完工,晶圆厂每年将能生产超过一百万片200mm SiC晶圆。

“哈德逊工厂在SiC衬底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突破,补齐了安森美在整条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端到端的全套碳化硅解决方案的交付。”Simon Keeton表示,过去两年里,安森美在SiC衬底产能、裸芯片产能、封装产能、以及新产品发布四大关键领域,分别实现了10倍、12倍、4倍和3倍的增长。

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是SiC高速扩产背后的驱动力之一,尤其是电动车的主驱逆变器业务,2023年,安森美最大的增长也将主要来自于SiC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但Simon Keeton强调称,安森美不会搞“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层级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具体而言,安森美智能电源解决方案包括SiC、IGBT、MOSFET等多类型的产品,它们的组合能有效缓解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更高的功率密度使汽车变得更加轻量化,充电速度也更快。与Tier1汇川联合动力的合作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安森美提供同类最佳的先进技术方案,并通过与客户设立联合技术应用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优化汇川方案的性能,提升汇川方案的竞争优势,增加其客户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助力汇川联合动力取得最佳业绩。

统计数据显示,内燃机时代的L0/L1级汽车,安森美汽车电源产品含量只有50美元/车;到了L2级以上的电动车、混动车,电源产品的价值就达到了750美元/车;未来L4/L5级的自动驾驶汽车,总价值将有望达到1600-2000美元/车。

能源基础设施领域也是如此——从能源的产生、储能,到电动车超快直流充电桩,一整套解决方案内既包括SiC MOSFET,也包括硅基MOSFET和IGBT器件。过去两年里,安森美每年都以70%的年增长率成长,并同时与10家能源基础设施客户中的8家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LTSA)。

而从可扩增性角度来看,从底层的住宅户用,到商用级,再到公用事业级,6kW到320kW范围内既包括了分立器件,也包括了混合功率集成模块、以及包含硅和碳化硅的大功率集成模块。

Simon Keeton表示面向中国,安森美会通过颠覆性技术赋能客户,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是建立联合技术应用实验室。在中国,安森美有15家联合技术应用实验室,通过建立联合技术应用实验室可确保差异化的产品内嵌到客户的路线图,能够让客户无缝地访问安森美技术。第二是长期供应协议,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年的供货保证。毕竟生态系统在过去两三年里经历了供应的短缺和供应链的中断,通过长期供货协议,安森美与客户之间就可以形成多年供货的保证,这是一个双赢的安排。

结语

过去的三年里,安森美在Hassane的领导下,企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而言,就是要“由创新来引领制造,而不是由制造来引领单纯的产量提升”。当然,尽管制造对于赢得市场竞争非常重要,但在Hassane看来,要想制胜,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创新来提供系统价值。

他说自己虽然是工程师出身,但在功率半导体方面并不擅长。不过有工程背景且了解技术,对一家科技公司的战略制定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在公司业务战略制定和进行相应水平的投入方面做出“非常平衡的决定”,毕竟很多前瞻性的投资,不能只是基于业务或财务,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基于技术考量才能做出。    

责编:Lefeng.shao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芯片设计和制造复杂度的提高,对测试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瑞达致力于为从设计开始的测试、芯片测试以及成品测试提供解决方案,聚焦量产测试方案的服务。本文将探讨芯片测试业在成本、车规芯片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规划投资2亿元的四川洪芯微,也是是四川遂宁现代产业高端突围项目之一,曾被看作打破了遂宁无“芯”的历史。
碳化硅MOSFET也可以与同类器件并联使用。几个单元之间通过简单并联连接后,在正常条件下工作都不会有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与温度、电流和工作频率相关)下,器件的工作条件可能会变得极为严苛。因此,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创建故障预防电路,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功率器件并联所带来的优势。
作为一家功率半导体厂商,在“碳中和”中往往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自身生产运营中的降碳,另一个更重要,是用自己的产品去助力其他企业、行业实现节能降碳。
哪些新兴技术将成为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关键驱动力?哪些市场会带来新的应用机会?芯片公司和上游的EDA/IP厂商将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又将如何应对?……整个产业界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
正如三大主要赋能趋势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意法半导体已经将中国市场作为重要的战略核心市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市场对高性能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意法半导体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布局,包括设立研发中心、扩大生产能力、加强与本地客户的合作。
据最新HBM市场研究显示,为了更妥善且健全的供应链管理,NVIDIA也规划加入更多的HBM供应商,其中三星(Samsung)的HBM3(24GB)预期于今年12月在NVIDIA完成验证。而HBM3e进度依据时间轴排列如下表所示,美光(Micron)已于今年7月底提供8hi(24GB)NVIDIA样品、SK海力士(SK hynix)已于今年8月中提供8hi(24GB)样品、三星则于今年10月初提供8hi(24GB)样品。
受智能手机产量下滑,以及品牌厂搭载趋势改变的影响,预估2023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出货量年减幅度将再扩大至8.9%,约40.65亿颗。而经过一年的库存去化,在2024年智能手机生产量有望恢复的预期下,明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市场有望恢复成长,出货量年增率预估3%,约41.71亿颗。
近日,武汉芯源半导体正式发布首款基于Cortex®-M0+内核的CW32A030C8T7车规级MCU,这是武汉芯源半导体首款通过AEC-Q100 (Grade 2)车规标准的主流通用型车规MCU产品。
1200 V分立器件提供出色的性能,有助于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什么情况下网络安全问题会变成物理安全问题?换句话说,什么情况下半导体必须具有内置篡改检测器?对于为美国武装部队或任何其他武装部队打造下一代武器系统的公司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他们必须假设这些设备会被遗留
为什么大陆很多芯片授权分销商都是被动元件起家?韦尔股份是怎么从芯片分销商逆袭成为千亿市值芯片龙头的?为什么说他是芯片分销的集大成者?Smith、Converge、Fusion、Newpower等国际头
2023年11月标准动态英文标准发布IPC-1791D 可信赖的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和组装供应商要求适用行业:1. Board Fabricator/Manufacturer2. EMS/Assembl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据财联社报道,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基于此前的合作模式,北汽集团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HI模式的新车型,该车将是一款基于现有阿尔法S 先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据魅族科技微博消息,魅族品牌将正式进入汽车市场,第一款魅族汽车MEIZU DreamCar MX,将在2024年一季度启动DreamCar共创
欢迎阅读来自QUIKSOL的现货市场洞察报告,希望这份来自芯片现货市场的实战总结及分析能给您带来些许帮助和价值。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要求,欢迎来电或邮件咨询contact@quiksol.com如有需求
芯片超人现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现货库存型号1000+,品牌高达100种,5000万颗现货库存芯片,总重量10吨,库存价值高达1亿+。同时,芯片超人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每颗物料均安排QC质
2023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第二天,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重点围绕重构云基础架构、重构计算、重构存储、重构企业级生成式AI等主题,宣布了多项重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第六届半导体大硅片论坛将于12月7-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新昇、超硅、上海集成电路协会、KLA等公司的专家将带来精彩报告工业参观:半导体大硅片企业上海新昇半导体与上海超硅半导体,目前新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