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双碳”战略下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安森美(onsemi)近年来聚焦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在汽车电汽化和汽车安全、可持续能源网、工业自动化以及5G和云基础设施等领域加速创新,致力于引领并创建一个更加安全、清洁、智能的世界。

不久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麦肯锡2023科技趋势展望》报告中,介绍了2023年最受关注的15项技术趋势。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的招聘岗位较2021年减少了13%,但与报告中提到的15项技术趋势相关领域的招聘岗位在2022年却增加了15%,这其中就包括可再生能源。

报告指出,在2021年于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共有64个国家承诺或立法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净零排放。而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正是实现净零承诺的基础,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如核能、氢能等。

由于成本下降,预计可再生能源的大部分增长将来自太阳能和陆上风能。预计到2050年,它们将分别占发电量的43%和26%。由于许可限制和政策障碍,海上风电预计仍将限制在全球发电量的7%以下。

当前,很多大型企业因政策和法规要求,正在进行ESG转型——即从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3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欧盟已出台严格的ESG法规,对供应链提出了可持续性要求,核心是需要企业管理供应链上的碳足迹;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可能拥有数百家供应商,确保供应链上的可持续性管理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此外,诸如电厂等公用事业企业也面临着转型,一方面要布局更多新能源,从传统的化石能源转向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考虑新能源如何通过电网传输到用户端,这一过程需要解决储能、解决新能源稳定性等问题。

顺应“双碳”战略下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安森美(onsemi)近年来聚焦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在汽车电汽化和汽车安全、可持续能源网、工业自动化以及5G和云基础设施等领域加速创新,致力于引领并创建一个更加安全、清洁、智能的世界。

在近日举办的安森美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大会上,就能源生产、储能分配、智慧能源系统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安森美亚太区应用工程技术总监Hector Ng在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风光储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行业,最期待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功率器件效率、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为此,安森美与很多领先的能源应用企业成立了联合技术应用实验室,基于应用需求研发的新产品,更符合市场定位和需求。”

安森美亚太区应用工程技术总监Hector Ng

在碳化硅功率方案上的创新

在工业、汽车(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应用中,传统的硅基MOSFET 技术、分立式封装和功率模块的进步有助于提高能效并降低成本。然而,平衡成本和性能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是一项持续的挑战,必须在不增加太阳能逆变器的尺寸或散热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功率。

然而,由于硅基半导体器件已接近其理论极限,在新应用中它们正逐渐被碳化硅(SiC) 和氮化镓 (GaN) 等宽禁带 (WBG) 半导体取代。

今年安森美推出了最新一代1200 V EliteSiC 碳化硅M3S器件,全系列包括有助于提高开关速度的EliteSiC MOSFET和模块,以适配越来越多的800 V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OBC)和电动汽车直流快充、太阳能方案以及能源储存等能源基础设施应用。

据介绍,这系列采用半桥功率集成模块(PIMs)的新型碳化硅器件,具有超低Rds(on),采用标准F2封装,适用于工业应用DC-AC、AC-DC和DC-DC大功率转换阶段。其中车规级型号专用于高达22 kW的大功率OBC和高压至低压的DC-DC转换器。

此外针对不同电池电压,安森美还提供从650V、900V、1200V到1700V的SiC Diode和SiC MOSFET产品线。目前火爆的800V电池架构,安森美的1200V M3S EliteSiC可轻松应对。

而在太阳能和储能领域,安森美 EliteSiC SiC MOSFET和基于IGBT的高密度功率集成模块也被上能电气(Sineng Electric)用在其公用事业级太阳能逆变器和 200 kW 储能系统(ESS)中。

“组串式逆变器用于储能市场是比较新兴的做法。这个需求源于一些原本做光伏的客户转做储能时,市面上没有针对200-300kw储能的组串逆变器方案,于是用原本的光伏逆变器模块两块并联在一起做。”Hector说到,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成本昂贵,且DC和AC之间的转换是单向,但储能需要支持双向,“安森美得知这个市场需求后,推出了市面上第一款特别针对200kw储能的双向逆变器模块。”

如今,安森美的高性能功率集成模块已能够可满足各种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需求,配合并推动市场向强大的1500V系统的趋势发展。其中,330kW光伏组串式逆变器,采用安森美改进的PIM,简化设计、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更优系统能效。

碳化硅在充电桩上的应用

充电桩同样是普及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一环,快充和800V电动汽车平台的出现,让充电桩功率越来越大,从以前的15-20kWh变成了如今主流的30-40kWh,甚至60-80kWh。Hector表示,这一系列变化让硅基产品无法再继续用于充电桩,必须使用碳化硅。

那么充电桩在功率器件和功率模组的选择上,与光伏储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如果功率在30到40kWh的话,还是可以选择单管封装逆变器。但如果功率跑到60到80kWh的话,单管方案无论从安装还是设计上,都很难优化。所以要用到双管方案。” Hector说到。

还要充分考虑到V2G(Vehicle-to-Grid)技术的应用。未来主流的800V电动汽车电子负载功率将会非常大,如果按一般小功率电子负载的做法,把多余的电量转换成热量完全损耗掉,那么就非常不环保。

V2G可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充电和放电。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可以通过充电桩将电能存储在车辆电池中,随时随地供车主使用。当电网需求高峰时,车辆电池中的电能可以反向输送到电网中。V2G还可以应用于微电网系统中,在断电情况下提供紧急备用电力。

“V2G技术还可以在能源市场上实现电能的买卖,将多余的电能卖给电网,从而为车主提供经济收益,这一点和太阳能的应用很相似。”Hector说道,安森美目前已有多款高电压SiC MOSFET、谐振转换器和大电流肖特基二极管产品可以支持这样的拓扑结构。

如今直流充电桩(快充)开始大量取代交流充电桩(慢充),但无论从市场整体保有量还是增量来看,充电桩的发展速度都还没有完全赶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谈到影响充电桩建设普及的主要原因,Hector Ng认为,主要还是充电桩属于基础建设,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但是随着现在电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电动汽车企业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充电桩(站),成为了电网企业充电桩体系的有力补充。“另外随着现在电动车充电电价的提高,也在提升充电桩建设企业的动力,这都会加快充电桩的建设速度。”

“双碳”重点关注领域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各大城市都提出了自己的节能目标和方案。其中写字楼、工厂等商用建筑侧一直是耗电大户,也是节能减排发力的重点,不少方案在强调智慧能源管理的同时,还会布局楼面太阳能发电/储能、能量回收再利用等“自产自销”的方式。

根据IHS的报告,工商业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增长最快的领域就是各类中功率(50-150kWh)媒体广告的电子展示牌,这个功率级别的应用最适合用楼宇、街道的太阳能发电设施供电。安森美在这类应用上的光伏方案已经成熟,覆盖从几kWh到300多kWh。功率比较低的可以选用IGBT方案,中高功率则可以采用基于SiC的方案。

另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AIGC大模型等需要高效计算(HPC)应用的兴起,原本就是耗能大户的服务器/数据中心再次站到风口浪尖。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为2400~3400 亿千瓦时,约占全球最终电力需求的1%~1.3%。这其中不但有IT设备本身的能耗,还有制冷、配电、照明等环节的能耗。

对这种整体而复杂的系统去做节能降碳,除了提升CPU、GPU的效率,还需要从电源解决方案上入手,让数据中心更“绿色”。

据Hector介绍,“80 plus”是服务器电源能效标准之一,在十多年前刚被提出来时,金规格(80 Plus Gold)已经是最好的了,再后来出现了铂金(Platinum)和钛金(Titanium)规格的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服务器电源标准,都开始往这些更高的标准上做,也有产品陆续出来。对于安森美这样专注电源的半导体企业来说,我们可以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022年5月,安森美推出了当时全球首款采用TOLL(To-Leadless)封装的650V SiC MOSFET,适用于要求严苛的应用,包括开关电源 (SMPS)、服务器和电信电源、太阳能逆变器、不间断电源 (UPS) 和储能。该器件适用于需要满足最具挑战性的能效标准的设计,包括 ErP 和 80 PLUS Titanium能效标准。

TOLL 封装的尺寸仅为 9.90 mm x 11.68 mm,比此前主流的D2PAK 封装PCB 面积节省了30%。而且,它的外形只有 2.30 mm,比 D2PAK 封装的体积小 60%。

除了更小尺寸之外,TOLL 封装还提供比 D2PAK 7 引脚更好的热性能和更低的封装电感 (2 nH)。 其开尔文源极(Kelvin source)配置可确保更低的门极噪声和开关损耗 – 包括与没有Kelvin配置的器件相比,导通损耗 (EON) 减少60%,确保在具有挑战性的电源设计中能显著提高能效和功率密度,以及改善电磁干扰(EMI) 和更容易进行PCB 设计。

“从大方向来说,随着客户对电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安森美我们也会配合推出一些新产品,让客户在设计上达到更高的标准。”Hector说道。

全面布局碳化硅

目前在能源市场,SiC的应用快速崛起,其适合高压、大电流的应用特性,能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与再生能源设备系统的效率。

能够从SiC衬底、装配、封装到最终产品的应用设计知识,实现端到端全面覆盖的厂商不多,而安森美就是其中一家。两年前,安森美收购了位于美国的SiC衬底企业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GTAT),实现了衬底产能十倍的飞跃。

就在今年10月,安森美在韩国富川的SiC工厂扩建工程正式完工,全负荷生产时,该晶圆厂每年将能生产超过一百万片 200 mm SiC 晶圆。为了支持 SiC 产能的提升,安森美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雇佣多达 1,000 名当地员工来填补大部分高技术职位;相比目前的约 2,300 名员工,人数将增加 40% 以上。

可以说如今的安森美已经完成SiC的全面布局,无论从产能还是质量上,都能符合太阳能、充电桩、汽车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OBC)以及数据中心等热门应用市场的需求。

如何看待未来的碳化硅市场?

安森美CEO Hassane El-Khoury此前在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曾表示,2022-2023年安森美在SiC方面的资本支出会达到总收入的12%-20%,其中75%-80%用于SiC产能扩张。

Hector表示,这么做的原因是如今有越来越多应用需要用到SiC。“所以我们不断扩张产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但虽然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放在SiC上,但这些投入也会帮助我们的其他硅基产品产品线。举例来说,一些用于SiC模组的先进封装被客户采用后,如果觉得非常好,那么他们也会要求我们用同样的封装开发硅基IGBT产品。”

谈到SiC是否会蚕食原先的硅基功率器件市场,Hector认为,在大功率应用上,两者其实都在成长,“但从增长率来看,SiC确实会更快一些。一个原因是SiC原来的市占基数低,第二个原因是在很多高压大功率的新兴应用领域,硅基产品做不到的事,SiC能做到。”

不过如今在100V以下的应用市场中,以及成本敏感的领域,还是硅基MOSFET的天下,毕竟现在SiC的单品价格还是高于硅基产品的。展望未来,Hector认为SiC和硅基功率器件会长期共存,“我相信短期之内,硅基器件不会完全被第三代半导体替代。”

责编:Luff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之一,在SiC领域需求旺盛。 "AOS看准这一机遇,计划为中国市场提供1200V和1700V的SiC产品,这些产品专门为电驱部件和辅助模块等汽车零部件设计,与中国市场需求高度契合。"Sheridan博士表示。
面对当下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资源枯竭、人口增长与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突出问题,罗姆不但适时提出“Electronics for the Future”愿景,还在2020年制定了新的企业经营愿景,专注于功率电子和模拟技术,助力客户实现产品“节能”和“小型化”,以解决社会课题,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作为“满足可持续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核心技术”,碳化硅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对于提升系统能效、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网升级、电动汽车普及和扩展、以及工业/消费类应用的能效与智能提升三大领域。在这一低碳化转型过程中,英飞凌希望能够成为客户首选的零碳技术创新伙伴。
从碳化硅竞争态势来看,目前国际竞争焦点逐步从技术研发转向大规模量产。詹旭标相信,依托巨大的应用市场和高效产能提升,中国将在未来SiC竞争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提升功率密度的需求给功率器件及其封装与冷却技术带来了特定的挑战。
英飞凌日前宣布其位于马来西亚的新晶圆厂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运营,将重点生产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并涵盖氮化镓外延的生产。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且最高效的200毫米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晶圆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SiC半导体产品如何实现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以及SiC制造商为确保其解决方案能够投放市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确保了卓越的可靠性。
随着诸如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无人农机、各种专用和消费机器人等智能无人设备广泛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些设备的功能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英特尔携手亦心科技及亿道集团旗下亿境虚拟与亿道数码,推出全球首款AI眼镜与AI PC协同解决方案,首次实现AI眼镜与AI PC的深度算力融合,标志着AI眼镜正式进化成为智能终端,智能沉浸交互新纪元已然来临。
5月20日,iQOO Neo10 Pro+新品发布,以“超配双芯战神”的性能旗舰定位,在游戏性能、屏幕显示、续航充电等维度实现全面突破,带来了骁龙8至尊版、自研电竞芯片Q2、2K Q10珠峰屏、6800mAh超大蓝海电池、120W超级闪充等旗舰配置……
扫描关注一起学嵌入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5月21日消息,小米自研3nm玄戒O1芯片已经正式公布,即将发布的小米15S Pro将首发搭载。自从这款芯片公布之后,很多人怀疑小米以后会全面转向自研芯片,放弃
大联大控股宣布,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功跻身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 5月9日发布的“2025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并位列第218位,较去年再进一步。品牌价值排
2025年汽车行业报告汇总(点击进入)近日,据国际汽车资讯平台Carscoops的报道,捷豹路虎集团正酝酿一项针对中国市场的重大战略调整。据悉,从2026年开始,该集团将不再在中国境内生产自有品牌车型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Tech Talks技术讲座系列发布六月份最新演讲主题,并同步上线五月份场次的随选回放内容!欢迎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或通过链接前往2025 Tech Talks技
国内显示产业依托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不断向高端领域升级,产能扩张正催生更庞大的上游设备市场。国产厂商从非核心领域出发,逐步向上突破。以中导光电为代表的设备厂在诸如Array AOI等细分市场实现突围,
近日,联创电子在投资者活动中介绍了其在战略升级、海外拓展、业绩表现以及未来订单情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联创电子成立于2006年,深耕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触控显示器件等新型光学光电
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紫光同芯授权代理商,深耕电子元器件领域数十载,专为汽车提供车规级安全芯片及配套服务。公司整合硬件供应、软件SDK与技术支持为一体,配备专业团队提供选型咨询与现场指导,助力客户实
来源:长阳科技公告5月19日,长阳科技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2990万元认购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92.34万股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32.38元,本次认购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惠之星
 △广告 与正文无关 5月19日,博敏电子(603936)董事长、总经理徐缓在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当前全球PCB产业呈现“结构性增长”特征:高端产品需求受人工智能、智能汽
会议推介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生态大会 主办单位:JM Insights 指导单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