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为中国国防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5年2月7日,据“中国船舶719所”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同志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和国防事业的重大损失。

生平贡献

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广东汕尾(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为中国国防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少年时期,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这让黄旭华立下了科学救国的远大志向。1945年,他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毕业后进入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

青年时代的黄旭华

上世纪 50 年代末,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毛主席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黄旭华受命参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这一 “天字第一号”绝密工程的研制工作。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技术资料匮乏,国际封锁严重。黄旭华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开启了艰难的探索之旅。

为了攻克核潜艇的关键技术,黄旭华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日夜不停地计算出核潜艇的几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他们甚至对边角余料也一一过秤,确保数值与设计值几乎吻合。

在潜艇的总体设计上,黄旭华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他提出了 “水滴型” 艇体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潜艇水下航行的关键问题,还为我国核潜艇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终在1970年12 月 26 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当这个庞然大物缓缓驶向大海时,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此后,黄旭华又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改进,使我国核潜艇的性能不断提升。

黄旭华的荣誉与精神

黄旭华不仅是中国核潜艇工程的总设计师,还亲自参与了核潜艇的下潜试验。1988年,时年64岁的他作为总设计师,亲自登上核潜艇,参与了中国核潜艇的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试验成功后,黄旭华即兴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一壮举展现了他对科学的无畏精神和对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念。

黄旭华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获得“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9年,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中国最高荣誉勋章,表彰他为国家安全和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黄旭华一生淡泊名利,他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大部分捐献给了科研、科普和教育机构。2021年,他捐出1100万元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研事业。

黄旭华的一生,是奉献与坚守的一生。他曾隐姓埋名30年,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工作。直到1986年底,核潜艇工程解密后,两鬓斑白的他才得以回到广东老家与母亲团聚。见到93岁的母亲,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这一生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社会反响

黄旭华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纷纷发表悼念文章,缅怀这位为中国国防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许多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黄旭华的敬意和怀念。有人写道:“黄老是中国科技界的脊梁,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还有网友表示:“黄旭华院士的离去,是中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黄旭华不仅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体现了科学家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黄旭华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的精神和事业将继续传承下去。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未来必将迈向更高的巅峰。

结语

黄旭华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离去,是中国科技界和国防事业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正如他所说:“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黄旭华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技史和国防史上,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责编:Luffy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日本罗姆半导体公司更换了其首席执行官(CEO),这一决定是由于公司面临财务困难和经济挑战。罗姆半导体预计在2024财年将出现60亿日元的净亏损,这是自2012年以来公司首次遭遇全年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而他本人曾多次声称,《巴黎协定》对美国“不公平”,会“扼杀就业”,并导致美国煤炭、钢铁等产量下降,损害美国经济。
特斯拉上海工厂在2025年春节期间计划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升生产能力。特斯拉计划暂停部分生产线约三周时间,主要集中在Model Y和Model 3的生产线上......
OpenAI认为,芯片、数据、能源和人才是赢得人工智能的关键,且建议美国政府大幅增加对这些领域的投资。
2024年,多家新能源车企的交付量均创下新高。理想汽车以500,508辆的年度交付量成为首个年交付量突破5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同比增长显著。零跑汽车也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全年交付近30万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车企纷纷设定了更高的年度目标。小米汽车计划在2025年交付30万辆,深蓝汽车目标为50万辆,岚图汽车目标为20万辆......
有鉴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业务等未来增长潜力,以及在马斯克在当选总统特朗普政府中的“特殊地位”,多家分析机构认为,马斯克的财富未来还将进一步增长。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小米宣布全球首发光学预研技术——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同时发布官方宣传视频。简单来说,该系统是一个磁吸式可拆卸镜头,采用定制M4/3传感器+全非球面镜组,带来完整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段,配备f/1.4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编者荐语特征提取是计算机
在 AI 时代,高校正逐渐成为 AI 创新的重要策源地。AI 的强大潜力不仅能够推动科学研究,提升研究效率和加速进程,还能在教育领域实现个性化学习,模拟复杂实验场景,拓宽学习方式。聆听全球专家的分享,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从“机器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范式革命,推动了AGI时代到来。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企业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不同企业在落地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前不久,“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长安汽车采用氮化镓OBC车载电源(点击查看)。近期,比亚迪、广汽埃安两家车企又相继公布了氮化镓应用进展:比亚迪&大疆:车载无人机采用氮化镓技术3月2日,比亚迪、大疆共同发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2025年3月11-13日,亚洲激光、光学、光电行业年度盛会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号入口厅N1-N5,E7-E4馆盛大召开。本次瑞淀光学展示方案有:■ MicroOLED/Min
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