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公布了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 编制的新一期全球半导体销售数据。
2024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增长。销售额首次突破 6000 亿美元,达到 6276 亿美元(约 4.58 万亿元人民币),与 2023 年相比增长了 19.1%,这一突破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行业的强劲复苏,也凸显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美洲地区增长最快
从地区表现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美洲地区以 44.8% 的年增长率领跑,主要得益于美国在半导体制造和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年销售额增长了 18.3%,这得益于国内需求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亚太 / 所有其他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大陆)也实现了 12.5% 的增长,显示出其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日本市场年销售额下降了 0.4%,欧洲市场则大幅下滑 8.1%。日本半导体企业在技术创新速度上逐渐落后,且国内市场相对较小,拓展海外市场面临诸多困难;欧洲市场的下滑则与能源危机导致成本上升、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研发进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季度与月度销售趋势方面,2024 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 17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1%,环比增长 3.0%。不过,12 月的月度销售额为 570 亿美元,环比下降 1.2%,这可能与季节性因素和全球经济放缓有关。从月度数据来看,美洲地区在 12 月实现了 3.2% 的环比增长,展现出该地区市场的韧性;而亚太 / 所有其他地区、中国、日本和欧洲的月度销售额均出现下滑,分别下降了 1.4%、3.8%、4.7% 和 6.4%,这或许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
内存增幅最大
部分产品类别表现突出。逻辑产品销售额达到 2126 亿美元,成为销售额最大的产品类别,其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5G 通信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高性能逻辑芯片的持续需求。
内存产品销售额增长了 78.9%,总额达到 1651 亿美元,成为第二大产品类别,其中 DRAM 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 82.6%,是所有产品类别中百分比增幅最大的,这主要受到数据中心、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高容量、高性能内存需求的推动。
AI的影响不容忽视
SIA 市场研究和经济政策总监 Greg LaRocca 表示,到 2025 年,全球芯片销售额预计将增长 11.2%。这一增长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随着半导体技术不断进步,其在医疗设备、通信、国防应用、人工智能和先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推动行业长期增长。
LaRocca 还指出,SIA 尚未对 AI 芯片进行单独分类,但大部分 AI 技术都嵌入使用逻辑芯片的计算机系统中,2024 年逻辑芯片的销售额增长了 81%,显示出 AI 技术对半导体市场的深远影响。
S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Neuffer 呼吁华盛顿的领导人推进促进半导体生产和创新、加强高科技劳动力并恢复美国贸易领导地位的政策,预计到 2032 年,美国国内芯片制造能力将增长三倍,以加强其供应链并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
据国际半导体组织 SEMI 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表示,以 AI、大数据激发出的巨大算力需求为代表,AI 及相关应用、新能源汽车、先进封装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在 2030 年前后实现一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中国表现突出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的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也表现突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数据,2024 年 1 月份至 8 月份,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 2845 亿块,同比增长 26.6%。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投资近年来呈现出增长态势,无论是设备的投资,还是建厂基建的投资都在增加。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支出延续 2023 年的逆势增长,保持着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地位。2022 年至 2026 年全球将有 109 座新增的晶圆厂,其中 70 多个在中国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