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I第三代大模型Grok 3即将发布,原定2024年底发布的计划最终延后至2025年。Grok已深度集成至X平台,以及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Neuralink脑机接口、星链网络,将成为马斯克商业帝国的“神经中枢”......

Grok 3已进入发布前“最后准备阶段”,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将于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午12点发布第三代大模型Grok 3,马斯克称之为“地球上最智能的AI”,并表示,周末整个团队都在打磨这款产品。

此前,该模型曾因训练数据质量、团队规模限制及环保争议多次推迟,原定2024年底发布的计划最终延后至2025年。

1月4日,马斯克宣布xAI公司的下一代AI模型Grok 3的预训练已经完成,练过程中使用了10万个Nvidia H100芯片,相比前代产品Grok 2使用的15,000个GPU,实现了数倍的跨越式提升。据报道,Grok 3的计算量是Grok 2的10倍。

2月13日,马斯克在迪拜第12届世界政府高峰会(WGS 2025)上披露,Grok 3测试表现“超越所有已知已发布产品”,并将在未来一至两周内正式面世。

2月16日,马斯克进一步确认了Grok 3的推出时间。

Grok 3的技术细节

Grok 3采用了混合专家架构(MoE),总参数量达到1.2万亿,激活参数量为450亿/任务。这相比Grok 2的3140亿参数实现了数量级的跃升。

Grok 3有可能引入思维链推理(Chain of Thought),模仿人类分步推理逻辑,解决复杂问题时自动拆解为子任务(如医疗诊断中的症状分析、检查建议、治疗方案),数学证明准确率92%,高于GPT-4o的78%。

在多模态能力上,支持文本、图像、视频流实时处理,医疗影像分析误判率低于0.0007%,自动驾驶数据处理速度提升3倍。可能对标OpenAI的GPT-5或谷歌的Gemini Ultra。

据悉,Grok 3的数据来源包括70%的合成数据和30%的真实数据,真实数据包含特斯拉自动驾驶采集的4D场景和X平台实时信息。训练中引入了“错误回溯修正”机制,通过反复校验数据逻辑来提升一致性,避免“幻觉”输出。

在开源策略上,Grok 3的模型参数和7.8亿条多模态训练集同步开源,吸引了全球23万开发者参与优化,48小时内提交了1.6万条改进建议。

Grok已深度集成至X平台,以及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Neuralink脑机接口、星链网络,Grok 3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马斯克商业帝国的“神经中枢”。

DeepSeek的崛起改变了原有AI竞争格局, Grok 3的发布明显落后于预期。OpenAI近期将发布一款名为GPT-4.5的新人工智能模型,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将发布GPT-5。

算力基建的“军火采购”

戴尔与xAI的协议谈判已进入后期阶段,交易金额超50亿美元,是戴尔历史上最大的单笔AI基础设施交易。

根据协议,戴尔将在2025年内向xAI交付搭载英伟达GB200 Grace Blackwell Superchips的AI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备36个GB200超级芯片,每个芯片包含:

  • Grace CPU:72核心设计,时钟频率3.2GHz;
  • Blackwell B200 GPU:台积电4nm工艺,集成2080亿晶体管。

这些服务器将用于扩建xAI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的超级计算机Colossus。该项目当前已部署10万块英伟达GPU,计划扩展至100万块,目标建成全球最大AI算力集群。

戴尔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有所上涨,在2月14日一度上涨了6%,达到了116.88美元的高位,但随后涨幅略有收窄。

高达5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相当于戴尔2024年第三财季AI服务器收入(29亿美元)的172%。分析师预计,戴尔2025财年AI服务器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2026财年进一步增至140亿美元。

戴尔与xAI的合作始于2024年6月,当时双方宣布共建“计算超级工厂”,为Grok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截至2024年12月,戴尔已在Colossus项目部署数万块GPU,并承担半数服务器机架组装任务。

Colossus项目的扩展推动戴尔、英伟达在孟菲斯建立生产基地,从而在北美形成硅谷、奥斯汀和孟菲斯这样一个AI算力三角。

xAI寻求100亿美元融资

xAI正在寻求新一轮约100亿美元的融资,若成功,其估值可能达到750亿美元。现有投资者红杉资本、Andreessen Horowitz、Valor Equity Partners等正参与谈判,但条款尚未完全确定。

xAI的融资速度远超同行,2024年累计融资达120亿美元(B轮和C轮各6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OpenAI的AI独角兽。

同期,OpenAI正洽谈软银400亿美元投资(估值或达3000亿美元),Anthropic获亚马逊40亿美元注资,行业头部竞争白热化。

软银此次投资完成后,将超越微软,成为OpenAI的最大投资者。部分资金预计将用于支持“星际之门”项目,这是软银、OpenAI和甲骨文公司共同参与的合资企业,该项目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一月宣布,旨在投资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马斯克还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非营利实体控制权,974亿美元仅占OpenAI整体估值的约三分之一。马斯克的律师马克·托贝洛夫(Marc Toberoff)称,已将收购提议提交给OpenAI董事会,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是时候让OpenAI重新成为一个开源、安全、以造福社会为目标的公司了。我们将确保这一点实现,我们准备匹配或超过任何高于OpenAI自己的出价。”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 X平台回应“不用谢,但若你愿意,我们愿以97.4亿美元收购推特”,暗指马斯克2022年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后,其估值缩水至94亿美元。马斯克此举有意通过舆论施压延缓OpenAI融资进度,并吸引开发者关注xAI的开源策略。

对xAI而言,Grok 3的发布仅是起点。若其能成功整合资本、算力与生态,或将重塑AI权力版图,甚至推动马斯克实现“跨星球人工智能”的终极愿景,而且对xAI的估值以及融资都将有直接影响。

责编:Amy.wu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立讯精密不排除在美国本土化生产部分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强调这一决策需基于“商业保障”和“长期发展与安全考量”。她提到,已有客户询问是否能在北美提供高度自动化产品的服务,但公司要求客户为潜在投资提供明确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中方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作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关键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月 8 日,网络传言称 “三星晶圆厂暂停所有中国业务”,引发市场对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
美光科技(Micron)等美国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的存储产品也被纳入征税范围,直接触发了美光的​​双重涨价策略。
这一成果标志着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为破解大模型 “算力焦虑” 开辟了全新路径。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和Arduino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通过Arduino Nano Matter开发板(基于芯科科技的MGM240系列多协议无线模块)的两阶段合作来简化Matter协议的设计和应用
随着数据中心耗电量急剧增加,行业更迫切地需要能够高效转换电力的功率半导体。
Keysight AI(KAI)系列端到端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通过使用真实世界的AI工作负载仿真,从而验证AI集群组件来扩展数据中心的AI处理能力。
Diodes首次推出先进的锑化铟(InSb)霍尔器件传感器系列,可检测旋转速度和测量电流,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游戏手柄等消费产品应用,以及各种家电中的电机。
在通信的世界里,有一种神奇的“魔法”叫做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它就像是一位高明的指挥家,让原本错综复杂的网络变得井然有序,高效运行。然而,对于许多人
芝能智芯出品英飞凌科技搞出了大动作,宣布以25亿美元现金收购Marvell Technology的汽车以太网业务,也是汽车半导体行业的一次重要整合。通过此次收购增强其在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1研究概述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会显著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和机械稳定性,而外部压力边界条件作为调控电池退化行为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探究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美国将于今晚午夜对中国征收 104% 的关税。她在讲台上表示:“如果中国伸出援手并达成协议,特朗普将会非常慷慨,但他会
雷神EM-i超级电混,与比亚迪DM-i、本田iMMD、荣威DMH、五菱灵犀混动,同属单档串并联混动构型。它有发动机、P1发电机、P3电机三个动力部件,分为纯电、增程/串联、直驱/并联三种工作模式。 雷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本文作者以容量20Ah的LiFePO4/石墨软包装电池为实验对象,将25℃、45℃下循环老化电池的极片与新鲜电池对比,分析微观形貌和结构变化。将不同老化状态的电池
搞科研,最怕的就是每天“眼睛读文献,脑袋想方案”。以为只要文献读的够多,准备就足够充分,就能找到好选题,写出好文章。实际上是在用“勤奋读文献”掩盖“不敢开始干”的焦虑。过来人都知道:科研成果是干出来的
“做芯片一定要瞄准国际最先进的产品,并且要避免只做‘一代拳王’。”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博士向《高工智能汽车》如此表示。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 汪凯博士早在2018年,芯擎科技就推出了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2025年4月7日晚间,宁德时代(股票代码:300750)发布公告,宣布了一项重磅的股份回购计划。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0亿元且不超过80亿元的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