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设备电能供应的心脏,电源管理芯片(PMIC)在电子设备系统中通常承担着对电能的管理、控制、变换、分配、检测等职责,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和高效能耗管理,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芯片。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PMIC市场规模高达542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708亿美元。
按照功能分类,电源管理芯片可分为A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充电管理芯片、充电保护芯片、无线充电芯片、驱动芯片等多种类型。这些芯片不仅提供基本的电源管理功能,还集成了过载、过压、次序启动等高级功能。
得益于相关技术的不断演进和突破,目前,在单颗PMIC芯片上就能集成DC-DC转换、电池充电、电压调节、电源选择、电源排序以及一系列其他功能,以满足大多数现代电子设备的需求。
高速成长的“源动力”
物联网(IoT)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进步,被普遍认为是推动PMIC复杂性和市场增长的两大关键趋势:一方面,随着联网设备数量的持续增长,市场对高效紧凑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增加,而PMIC对于确保这些设备的可靠供电和延长电池续航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设备需要更强大且节能的组件,PMIC对于管理这些设备的电源、确保最佳性能和延长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在这些行业趋势的推动下,近年来,PMIC的集成化和小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如前文所述,随着电子设备变得更加紧凑,更小、更高效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受欢迎程度日益增长。芯片制造商不断将多种电源管理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中,以减少整体占用空间并提高性能。这一趋势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应用中尤为明显,因为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空间非常宝贵。
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更高效、更强大的PMIC发展。从传统的硅基工艺向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先进材料的转变,实现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热性能。这些材料允许更高的开关频率,减小了无源元件的尺寸,并提高了整体功率密度。
同时,一些新兴细分行业的出现也拓展了PMIC的应用领域。以在物联网和可穿戴应用中日益普及的能量收集为例,专为能量收集设计的PMIC可以从环境光源、热源和振动等环境中捕获能量,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电能。这一趋势是由对可持续和自供电设备的需求所驱动的,它减少了对电池的依赖,并延长了电子系统的运行寿命。
无线功率传输(WPT)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的电子设备充电方式,WPT正越来越受欢迎,一些正在开发的PMIC就支持多种WPT技术,包括感应耦合、谐振耦合和电容耦合。这一趋势是由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其他便携式设备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普及所推动的,为用户提供了无缝且无电缆的充电体验。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与其它技术一样,AI/ML也正被集成到数据中心、汽车和智能设备等复杂系统中的PMIC里,用以优化电源管理。这些技术实现了自适应电源管理,使PMIC能够根据实时条件和使用模式动态调整功率输出,从而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并延长电池寿命。
如何解锁出色的PMIC设计?
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设计出能反映所有上述趋势并满足所有市场需求的PMIC,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加快PMIC设计需要在三个主要领域进行创新:效率、可靠性和上市时间(TTM)。
- 提高效率
低效的设计会增加芯片面积、功耗和温度,同时降低工作频率和可靠性。如果能提供高性能、大容量的仿真和设计环境,就能够处理大型设计,同时保持领先的性能。
- 增强可靠性
高电压和电流水平会导致器件击穿、热问题和时序问题。所以,进行全面的器件老化、热分析和时序分析,支持对大型复杂设计的仿真,就格外重要。
- 缩短上市时间
更大、更复杂的设计会增加设计时间和进度,延迟产品推出。设计人员希望在流程驱动的环境中能自动突出显示诸如电迁移(EM)、IR压降和发热等问题。
新思的“巧心思”
这里的“巧心思”,指的是由若干个方案组成的产品矩阵,每种方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当整合在一起时又能聚合成为神奇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以新思科技的PrimeSim SPICE为例,这是一款支持GPU加速的Spice模拟器,能够处理具有复杂寄生参数的大型设计,同时保持Spice精度,非常适合具有长瞬态时间、快速变化电压和大电流的电源管理应用。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PMIC设计师非常关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表征和优化功率器件中漏源沟道的电阻,即导通电阻(Rdson)。为此,新思科技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PMIC中金属互连提取和分析的先进解决方案——功率器件工作台(Power Device Workbench)。
它不但支持任意复杂的、多重连接的互连结构,还能够识别对Rdson有贡献的所有电阻因素,包括金属、引线键合、接触点和过孔,并模拟电流流动和电压分布。为了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器件互连的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功率器件工作台能够直观显示电流密度和电压分布。
此外,考虑到实际晶圆加工后,仿真结果要与测量结果保持高度吻合才能实现最佳设计,功率器件工作台还针对金属、过孔和焊盘的布局进行了优化,其严格高效的场求解器能够得出精确的数学解。
ETHAN(电热分析,Electro - THermal Analysis)则是一款用于PMIC的电热模拟器。它基于完整的(3D、静态和瞬态)几何结构,将R3D与热引擎相结合,并使用详细的热网格。ETHAN设计得易于使用,能够轻松集成到各种仿真环境中,包括利用现有的布局、技术和规则文件。通过直观的命令,用户可以逐层构建3D结构,进而简化对PMIC封装的描述,各种文本报告和图形可视化(如热图)有助于设计师理解分析结果。
PrimeSim EMIR解决方案整合了经过生产验证和代工厂认证的可靠性分析技术,涵盖电迁移和IR压降分析。与PrimeWave设计环境的集成使用户能够设置分析选项、运行仿真和EMIR分析,并查看违规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调试。该环境允许用户将分析结果叠加在设计布局上,并检查焊盘到引脚以及焊盘到内部实例引脚的网络电阻。
“链”动设计生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仅仅确保多个工具性能出色,彼此之间交互顺畅,仅仅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工作而已。如果没有与代工厂紧密合作,利用精确的工艺开发套件(PDK)开发出优化的设计和验证流程,一颗PMIC芯片就很难能被称之为优秀。
新思科技与高压工艺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导者联华电子(UMC)的密切合作,可以被称之为业界典范。联华电子提供的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CD)等先进技术,其电压额定值范围从5V到200V,可覆盖各种与电源相关的应用,非常适合PMIC的实现。不仅于此,联华电子为客户提供用户友好的PDK、设计指南、示例布局和基础数字IP支持。新思科技与联华电子合作,为联华电子的所有高压(HV)和BCD技术节点开发了PDK。
同时,新思科技和联华电子还在这一技术领域与学术界紧密合作。例如,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IIT Kharagpur)使用新思科技的模拟和混合信号(AMS)设计流程以及联华电子的技术,设计了多个前沿的PMIC项目。下图就展示了其中一个DC-DC转换器的设计架构。
此外,印度理工学院的团队还利用基于联华电子180nm技术、使用新思科技的定制设计和AMS工具构建的PMIC设计,为双方的客户开发了培训实验室,用于硅实现流程。
结语
总体而言,新思科技的定制设计流程为电力电子设计师带来了独特的优势,与联华电子的紧密合作则确保了客户在最具挑战性的PMIC开发项目中拥有无缝的体验。那么,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明天,PMIC又将解锁哪些超乎想象的新技能,彻底颠覆电子设备的能源管理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