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中国计划首次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开源RISC-V芯片。这一政策由包括网信办、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内的八个部门联合起草,旨在加速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该政策文件的核心是推动RISC-V芯片的广泛应用,以实现芯片自主可控。RISC-V是一种完全开源的指令集架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和修改其指令集,无需支付专利费用。这种开放性降低了进入门槛,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
同时,RISC-V架构以其开源、灵活、低功耗等特点,在AIoT(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Semico Research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RISC-V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92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0亿美元。此外,Omdia预测到2030年,RISC-V架构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170亿颗,市场份额将占到25%。
此外,中国长期以来在芯片研发领域受制于人,开源RISC-V芯片的推广被视为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国在RISC-V的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推出了基于RISC-V的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超算、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在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中国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
实际上,中国最近几年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RISC-V发展的政策。2018年,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国内首个支持RISC-V的政策,将从事RISC-V相关设计和开发的公司作为扶持对象,并将RISC-V架构芯片列入集成电路资助政策名单。同年10月,中国RISC-V产业联盟在上海成立。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芯片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并给予芯片产业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企业方面,华为、中科院、阿里巴巴等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RISC-V生态建设,并推动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比如,阿里巴巴、兆易创新、芯来科技等企业推出了多款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产品,涵盖了从嵌入式系统到高性能计算的多个领域。而阿里巴巴的玄铁系列处理器(如玄铁E902、玄铁910等)覆盖了从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应用场景。
因此,这一新指导政策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芯片产业中减少对外依赖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RISC-V架构在中国芯片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有消息人士称,有关推动 RISC-V 芯片使用的政策指导最早可能于本月发布,但最终日期可能会改变。
- 1、使用开源RISC-V芯片,存不存在类似Linux俄罗斯开发者事件的隐患?
2、开源RISC-V生态碎片化问题如何解决?
3、为什么不鼓励全国使用目前我们已有的、现成的、不依赖西方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的指令集架构和芯片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