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内部招聘舞弊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3月11日,一张关于华为内部招聘腐败的截图在网络上疯传,称华为多个产品线的负责人在招聘外包人员(Outsourcing Dispatcher,OD)时帮助被招聘人员考试并获利。
随后,华为内部的通告《对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违规事件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也被传出,证实了网传消息的真实性。
招聘舞弊曝光
此次事件中,华为内部被曝存在外包岗位招聘作弊产业链,涉及多个部门的多名员工。招聘人员通过替考、泄露考题等方式协助应聘者作弊,若作弊考生成功入职,再从其每月工资中收取一定比例回扣。
据网传聊天记录截图显示,内部人员向外部培训机构出售 “OD 直通” 名额,以三年工作年限、每月工资1.5万元为例,协助作弊的招聘人员将每月从入职的作弊考生工资中收取3000元,收取时间为1年。
华为内部发布的处理决定显示,经审计发现,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半导体业务部、人力资源管理部、ICT销售与服务部、终端BG、质量与流程IT部多人在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存在安排/参与替考、向候选人透露服务能力考察题目等违规行为,同时,多人通过出卖公司信息(人才库简历)资产获利,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及公司相关业务管理要求。
严肃处理结果
在事件曝光后,华为迅速采取行动,对涉事人员予以了严肃处理。
根据通报,此次处理涉及72名华为正式员工及19名外包派遣(OD)员工,对违规当事人予以除名、辞退、劝退、降级降薪、通报批评等惩处。其中,情节最严重的包括在非雇员人员选择业务中安排多人替考/作弊、向多名候选人透露服务能力考察题目、出卖公司信息资产获取不当利益等,涉及36名违规当事人,其中13人被除名,退回全部违规获利所得,按规定赔偿公司损失等;10人有主动申报情节或情节较严重的,予以辞退;另有13人被劝退、个人职级降3等。此外,26名相关管理责任人作为直接或间接管理者,被处以个人职级降6等,冻结个人职级晋升、涨薪、干部向上任命,冻结期6—12个月不等。
值得关注的是,网传 “任正非亲赴成都封楼抓人”、“涉及 3000 余人” 等细节被华为员工辟谣,实际处理集中在成都研究所数据存储部门,62 人受处分,占该部门总人数近六成。
大厂反腐,堪比《年会不能停》
此次华为招聘舞弊事件的曝光,不仅让华为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整顿,也为整个招聘行业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它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的漏洞,尤其是在招聘环节的监督和管控方面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员工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丧失职业道德,损害公司利益。
部分网友认为,舞弊暴露华为官僚化倾向,“大领导几乎一个不剩” 折射管理失控。更多人认可华为的果断处理,称 “对腐败零容忍是企业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有网友将事件与电影《年会不能停》对比,戏称 “现实版大厂反腐更震撼”,呼吁建立跨企业诚信档案,从源头遏制此类行为。
有网友表示,这类行为的出现,让我们对一些为了一时私利丧失职业道德的员工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这样的人,真的还值得信任吗?谁还敢与他们合作?在高学历毕业生越来越多,理想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的环境下,造成这样的现象几乎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来说,只能不断地优化管理措施,对贪腐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才能尽量避免企业被某些行为不端之人掏空。
华为事件并非孤例。2024 年以来,字节跳动、腾讯、网易等科技巨头均掀起反腐风暴:
- 字节跳动:2024 年辞退违规员工 353 人,移送司法 39 人。
- 腾讯:全年查处百余人触犯 “高压线”,35 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 网易:半年内处理 27 名涉腐员工,新增 58 家永不合作单位。
业内人士指出,OD 岗位因薪资待遇接近正式员工且可转正,成为舞弊高发区。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对于建立全社会共享的个人诚信档案的讨论。对类似侵害企业利益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彻底断了无良人员的后路,才能让这些高层管理者有所顾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