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蔚来一直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控制的压力以及战略调整的需求,蔚来不得不采取措施优化其组织结构以提升效率并聚焦核心业务发展。
近日,头部新势力蔚来汽车被曝启动新一轮裁员,涉及售后、能源、门店运营及销售团队,整体裁员比例约10%,部分部门调整幅度高达50%。
据内部员工透露,此次裁员的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组织架构冗余和人效比低的问题。
蔚来汽车裁员比例存在地区差异,上海UR Fellow部门(售后客户服务团队)裁员比例约10%(80人中优化7-8人),而深圳同一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
被裁的员工能接受“N+1”赔偿方案的,从接到通知到完成工作交接仅需20分钟,部分门店取消了店长职位,合并销售岗位,运营人员缩减至3-4人,部分服务由第三方兼职替代。
此次裁员,售后与运营团队成重灾区,UR Fellow部门因人力成本高昂、职能与“用车服务大使”重叠、考核规则频繁变动而被裁撤,其服务成果与用户价值脱钩问题凸显。
蔚来自2018年以来累计亏损超800亿元,远超其他新势力车企。2024年三季度净亏损50.6亿元,尽管毛利率升至10.7%(汽车业务13.1%),但现金储备422亿元难以支撑长期“烧钱”模式。
2025年1-2月,蔚来交付量分别为13,863辆和13,192辆,同比增长但被理想(月销近6万辆)、小鹏(3.67万辆)拉开差距。子品牌乐道表现尤为惨淡:首款车型L60原计划2025年3月交付2万辆,但实际销量远未达标,导致销售团队从快速扩张转向被迫精简。
蔚来CEO李斌推行“基本经营单元”(CBU)机制,将业务拆分为独立核算单元,按员工工时核算成本并设定ROI(投资回报率)指标。供应链部门通过极限降本每年节省数十亿元,服务总仓搬迁削减成本2亿元。非核心业务同步收缩,手机团队并入数字座舱部门,乐道与蔚来品牌渠道合并。
2025年蔚来汽车产品的爆发计划,包括蔚来品牌ET9于3月交付,ET5T搭载自研天玑智驾芯片;子品牌乐道L70/L80三季度上市,萤火虫首款车型4月预售,覆盖10-30万元主流市场。品牌分层策略清晰化,蔚来主攻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乐道瞄准家庭用户,萤火虫锁定年轻群体,避免内部竞争。
特斯拉、比亚迪凭借“规模效应+垂直整合”实现盈利,而蔚来仍需在差异化与成本间平衡。
在 2024 年三季度财报会上,李斌给外界的盈利时间是 2026 年,但在最新的内部会议中,他表示,会力争 2025 年 Q4 实现单季度盈利。2024年以来新能源车企估值回调,蔚来若无法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融资渠道或将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