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之后,中国立即关税反制,让美国总统特朗普急了!
北京时间4月7日晚,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发文称:“如果中国不在星期二(4月8日)之前撤回其在长期贸易侵害之外再加征的34%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的关税。” 白宫随后表示,自4月9日起,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总税率将达到104%。
特朗普还补充说:“此外,所有有关中方请求与我们会谈的对话将被终止!与此同时,美国将立即启动与其他提出会谈请求的国家的谈判。”
“对华关税总计将达到104%”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加征34%关税。
4月4日,中国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这一措施覆盖了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包括农产品、工业品等,且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受影响商品包括机械电子(23.17%)、农副食品(16.33%)、能源(7.11%液化丙烷等)、化学品(3.84%有机化学品)等。
此外,中国还同步实施了一系列其他反制措施,例如稀土出口管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暂停6家美国农牧产品企业输华资质等。
在中国对等反制之后,特朗普公开表示,若中国不取消这一34%的关税,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再加码50%的关税。这一威胁延续了特朗普政府一贯的“以关税为谈判筹码”策略,但此次表态的加征幅度显著高于其近期政策(如2025年2月对中国加征的10%关税)。
自2月以来,中美贸易关税之争加剧,双方多轮加征关税。美国政府自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于3月4日将税率翻倍至20%;4月9日起,特朗普政府将再追加34%的关税。
据悉,在特朗普上任前,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关税是平均13%,2月4日以来特朗普又接连增加的两次10%关税,并预计在4月9日加征的34%关税。若特朗普这次威胁的50%关税落实,那么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将被征收共计104%关税。
据财政部关税司数据显示,当前美国对华关税壁垒已形成20%、34%、50%三档梯度税率体系,涉及商品规模达5500亿美元。
“极限施压”策略延续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回合制”特征。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其对华关税逐步升级。具体包括:2018年7月6日: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2018年8月23日: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在2025年特朗普连任后,其政策逻辑未变,对全球商品加征关税是其核心议题之一。
美国单边挑起贸易战,不仅扰乱了全球贸易体系,还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损害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还降低了全球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效率。
特朗普在4月2日前释放“愿谈判”信号,但中方要求美方先取消关税才重启对话。若僵局持续,50%关税可能在4月中下旬实施。
同时,参考2018年经验,美国可能对药品、关键零部件等商品给予临时豁免,但不会改变整体加税方向。
特朗普此次威胁加征50%关税,既是其“极限施压”策略的延续,也反映了中美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尽管双方均有谈判意愿,但在核心利益上分歧巨大,短期内难以达成协议。若关税战全面升级,全球经济将面临滞胀风险,而中美关系可能进入“竞争为主、对抗加剧”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关税未全面实施,两国在科技、投资领域的限制措施(如半导体禁令)将持续,推动经济局部脱钩。
中美谈判立场与未来走向
整体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是中美长期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当前局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关税工具的政治化:特朗普将关税作为选举筹码,迎合国内保护主义情绪,但实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利益。
二是中国的战略韧性:通过反制措施、法律诉讼和产业链调整,中国试图削弱美国关税效果,同时保持对话窗口。
三是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贸易战已导致美股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攀升,若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更广泛衰退。
未来,双方能否在博弈中寻找到利益平衡点,将取决于政治意愿、经济成本承受能力及国际社会的调解作用。
目前,中国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认为美方单边主义违反WTO规则,并警告关税战将损害全球产业链。
如果特朗普政府再加50%关税,中国大概率回加50%,寸步不让。要知道,已经到了这个份上,让步没有意义,卑躬屈膝只会让美国更加得尺进丈。实际上,在加征54%关税之后,无论是再加征50%,还是加征500%,关税的边际递减效应,已经让数字变得毫无意义了。
除了对等关税反制之外,中国还有什么应对措施呢?有分析认为,中国可以在服务贸易领域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
从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美国存在显著的服务贸易顺差。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服务出口额为642.7亿美元,而从美国进口的服务额为915.5亿美元,形成了272.7亿美元的顺差。此外,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大顺差来源国,其服务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教育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因此,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限制或减少这些领域的服务出口来反制美国。
当然,在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同时,中国应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及通过自贸区等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国内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与此同时,中国确实需要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配套能力,这些都为释放内需潜力奠定了基础。这一战略不仅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综上,美国再次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50%关税是其延续“极限施压”策略的一部分。尽管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对中国造成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单边主义行为。
- 华山一条道,放弃对美贸易,赶紧启动水循环系统性建设,快快快!投资十消费,间接撬动房地产沉没资产和银行空转资金,增加信心,促进消费,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