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新型工业化》发布《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 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一文,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完全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以应对国际局势动荡和地缘冲突加剧的复杂形势,构建更高韧性的国家综合时空信息体系。
该文表示,建设北斗系统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面对国际局势动荡、地缘冲突加剧的复杂形势,加快建设完全自主可控、弹性智能、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构建更高韧性的国家综合时空信息体系,对于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升防范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此外,卫星导航产业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军事通信、侦查防御、远程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北斗系统的自主可控性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北斗系统自2000年建成以来,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式发展,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包括自主研发的星载原子钟和信号处理技术。北斗三号的收官标志着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全面自主化,为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基础。未来,北斗系统计划在2035年前实现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这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当前,北斗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正在加速落地。例如,工信部计划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以推动北斗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推动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卫星通信能力,这与北斗系统的星地融合技术密切相关。
该文表示,围绕北斗芯片搜星、融合解算和高可靠性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展质量攻关,提升北斗芯片、模组、终端性能及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引导北斗芯片企业调整算法及产品结构,从源头加大北斗产品的供应,面向各行业不断加大北斗产品供给量。通过多项有力举措,持续完善北斗产品供给体系,保障北斗产品的充足供给。
未来,北斗的规模化应用将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国家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支柱。有评论认为:北斗只是时空信息体系的一部分,还得融合AI、大数据,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全链条智能化,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安全稳定利器。
目前,国家工信部规划已明确北斗渗透率目标,叠加《2035年前发展规划》提出下一代系统建设,释放长期增长预期。行业机构预测,北斗产业规模未来将达数千亿元,重点关注芯片、终端设备、应用服务环节。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北斗导航概念股快速拉升,北斗星通、合众思壮直线涨停,华力创通、中国卫通、中国卫星、臻镭科技、振芯科技等纷纷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