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100 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实时互动的面容,可广泛应用于 XR、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助手、陪伴机器人和远程替身等领域,极大地增强了这些设备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在第十五届松山湖中国 IC 创新高峰论坛上,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张武龙 发表了题为《EB100:面向机器人 / XR 应用的低功耗空间渲染和显示专用芯片》的演讲,正式推出面向机器人与扩展现实(XR)领域的核心产品 ——12nm 低功耗空间渲染和显示专用芯片 EB100,以自研技术构建 “芯片 + 算法 + 模组” 的全栈解决方案,推动具身智能与 XR 设备的交互体验革新。

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张武龙

EB100 芯片:重新定义虚实交互体验

EB100 作为万有引力首款量产的空间渲染和显示专用芯片,基于 12nm 工艺打造,功耗比同类产品降低40%,但算力提升2倍。核心功能涵盖:

  • 3D 模型实时重建与驱动 :能够快速准确地重建 3D 模型,并实时驱动其进行各种动作和表情变化,为用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
  • 3D 显示图像处理与增强 :对 3D 显示图像进行处理和增强,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使显示效果更加逼真、自然。
  • 多视角平行渲染 :支持多视角的平行渲染,可以在不同的视角下同时渲染出高质量的图像,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 光场显示图像处理与增强 :对光场显示图像进行处理和增强,使光场显示效果更加逼真、自然,为用户呈现出更加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 图层空间混叠 :可将多个图层进行空间混叠,实现更加复杂和丰富的视觉效果,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作为协处理芯片,EB100 可兼容高通 XR2、PC 芯片等主流平台,通过 PCIe、USB 3.0 与 MIPI 接口实现高效数据传输,降低主芯片算力负载。搭配自研 SDK 与 3D 显示模组,客户可快速集成 “数字人表情驱动”、“远程替身” 等功能,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多元场景落地,开启具身智能新图景

EB100 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实时互动的面容,可广泛应用于 XR、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助手、陪伴机器人和远程替身等领域,极大地增强了这些设备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目前该技术已在 XR 与机器人领域实现标杆级应用,例如在XR 社交与教育领域,通过实时面部表情美化与投射,解决 VR 头显用户的 “社交尴尬”,支持多人虚拟空间互动;在教育场景中,教师可将课件内容同步至学生设备,实现沉浸式教学。

远程协作与工业应用方面,EB100支持 “双向空间透视”,用户佩戴 XR 设备即可远程控制机器人,实时查看第一视角画面并同步表情,适用于高危环境作业、跨地域设备维护等场景。

最吸引人的还是在具身智能与陪伴机器人领域,EB100芯片支持通过照片或快速扫描人的面部,在 20 - 30 秒内生成任意数字人形象,并可通过眼动摄像头根据真人驱动数字人形象。实现国内外大模型的快速建模和低延迟云交互,延迟仅 1 - 2 秒。

例如智元机器人 “灵犀 X2” 搭载 EB100 芯片后,可实时映射操控者表情,实现自然的情感交流。在家庭场景中,远程替身机器人能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神态,传递语音与表情,提升远程陪伴真实感。

目前,EB100 已落地包括歌尔、智元机器人等 XR、机器人领域头部客户。

技术引领未来,构建空间计算生态

张武龙在演讲中强调,空间计算作为继 PC、移动互联网后的第三次算力革命,核心在于 “通过芯片重构人机交互”。除 EB100 外,公司已规划完整产品路线:

  • X100 全功能空间计算协处理器(5nm):对标苹果 R1 芯片,支持 12 摄像头实时数据处理,目标实现 “墨镜式” 轻量化 MR 设备,预计 2025 年量产。
  • VX100 AI/AR ISP:采用12nm工艺,目前开发中。
  • X200 MR-Lite AI 辅助芯片:聚焦轻量化场景,进一步优化功耗与算力平衡,推动 AR 眼镜向 “全天候佩戴” 演进。

目前,万有引力技术方案覆盖硬件终端、算法开发与生态整合。随着 EB100 的落地,具身智能设备将从 “功能堆砌” 迈向 “情感化交互”,XR 行业也将突破 “设备笨重”“体验割裂” 的瓶颈,加速进入消费级市场。

正如张武龙所言:“EB100 不仅是一款芯片,更是连接人与机器、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我们正通过技术创新,让智能设备真正具备‘亲和力’,开启空间计算时代的无限可能。”

关于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成立于 2021 年,作为专注于下一代空间计算技术的芯片设计公司,其核心愿景是通过核心芯片、硬件技术与算法的深度融合,为 XR(VR/MR/AR)和机器人行业提供完整技术方案。公司汇聚了来自苹果、华为、字节跳动、亚马逊等科技大厂的顶尖人才,形成覆盖芯片设计、显示技术、AI 算法的国际级研发阵容。

创始人王超昊博士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背景,曾任苹果硬件高级经理 9 年,主导了 iPhone X OLED 屏幕、iPad ProMotion 动态刷新率等关键技术研发,累计申请 100 多项发明专利,其技术积淀成为公司突破行业瓶颈的核心驱动力。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 5 轮融资,募集资金超 14 亿元,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歌尔股份、米哈游、宁波政府基金等,资本与产业资源的深度协同加速了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进程。

责编:Luff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统计分析了全行业111家半导体上市公司2024年全年财报数据。
“内卷”、“出海”、“系统性创新”,正成为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新课题。在IIC Shanghai 2025期间举办的“2025中国IC领袖峰会”圆桌论坛上,数位行业老兵围绕上述热点话题,分享了各自的所见、所闻与所感。
过去十年,中国IC设计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在IIC Shanghai 2025期间举办的“2025中国IC领袖峰会”圆桌论坛上,我们邀请到了数位行业老兵,围绕中国IC设计行业最核心的成功经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内卷”、“出海”等内容,分享了他们各自的所见、所闻与所感。
营收、毛利率、和研发三个维度,观察百家中国IC上市公司的喜、忧、与希望……
AspenCore 2024中国IC设计Fabless 100排行榜共分为10大技术类别,每个类别按照综合指数和市场调查评选出Top 10。这10大技术类别分别是:MCU、AI芯片、电源管理(PMIC)、功率器件、存储器、处理器、无线连接、射频与通信网络、传感器和模拟信号链。除了10个技术类别Top10,今年还有上市公司(Public)和EDA、IP公司三个Top 10榜单。
混合动力汽车(HEV)曾经被视为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中间地带,但如今已独当一面,发展成为具有自身市场意义的精密工程系统。为了满足现代 HEV 的需求,工程师正在不断挑战电源架构的极限,以实现更高的电压、更紧密的集成和更智能的连接。
高温环境会严重制约集成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亟需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广东芯赛威SFM8801 APOIS芯片实现硬件可重构与算法开源双突破
知存科技联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及社区举办的第二届 “知存科技杯高校存内计算创新应用大赛”于近日正式开启。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微芯科技(Microchip)ATSAME54 MCU和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EVIYOS 2.0的10Base-T1S万级像素大灯方案。 &
据媒体报道,首片6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晶圆顺利下线,我国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在滨湖规模化量产。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不到1个月,位于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内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电机控制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不断突破创新边界。近日据悉,峰岹科技(股票代码:688279)即将向市场推出IDE集成开发平台,作为电机控制领域的领军者,致力于打造完善的产品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END~一键三连,这次一定!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Q需要为嵌入式AI模型提供多少样本数据?我在向客户介绍如何使用AI方法设计一款客户产品时,客户理解,AI嵌入式项目的开发都是围绕数据展开的,如此,我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客户的工程师需要采集多少数据
辅助驾驶的逐步普及,似乎并没有给所有上游芯片企业带来正向作用。作为从自动驾驶到量产辅助驾驶的核心参与者,英伟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本周,英伟达发布2026年财年的首个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
兆易创新GigaDevice宣布,将参加SNEC PV+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展位号:5.1H-B360),集中展示其在数字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本次展会,
LG Display表示,通过提前偿还从LG电子借来的1万亿韩元贷款,公司将摆脱“长期亏损”的标签。虽然第二季度是季节性淡季,亏损在所难免,但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业务在从中小型(IT/智能手
在半导体ATE领域深耕多年,派格测控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芯片测试解决方案,不断的提炼行业客户的需求,优化产品参数指标,经过数年潜心钻研,今天,我们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升级——正式发布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