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以 1305 亿美元的年营收跃居榜首,首次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企业。与此同时,两大传统功率半导体巨头因工业、汽车市场需求疲软,分别跌出前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最新发布的 2024 年全球芯片公司营收排名,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十年未有之大变局。英伟达(Nvidia)以 1305 亿美元的年营收跃居榜首,首次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企业。与此同时,传统功率半导体巨头英飞凌(Infineon)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因工业、汽车市场需求疲软,分别以 40.9 亿美元和 25.17 亿美元的营收跌出前十。

这一变化折射出行业结构性转型:AI 芯片需求爆发与存储市场复苏成为核心驱动力,而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传统领域持续承压。Omdia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25% 至 6830 亿美元,其中 AI 相关芯片(含 HBM)贡献了 74% 的增量。

英伟达:AI 时代的绝对赢家

英伟达成为本轮排名洗牌的最大赢家。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在 2024 年达 1089 亿美元,占总营收的 83%;芯片业务收入达680亿美元,同比激增126%,市场份额攀升至15.8%;核心产品 H100/H200 GPU 在 AI 服务器市场的份额超过 94%。

这一跃升直接受益于生成式AI浪潮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井喷式需求: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规模同比暴增320%,英伟达H100/H200系列GPU占据该领域超80%份额。这种统治力源于英伟达对生成式 AI 浪潮的精准卡位 —— 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为训练大模型采购了超 50 万块 H100 芯片,推动英伟达毛利率攀升至 75% 的历史新高。

行业分析指出,英伟达的统治地位不仅体现在硬件销售,更在于其构建的CUDA生态壁垒。当前全球超3000款AI应用基于该平台开发,形成“硬件+软件+开发者”的闭环体系。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每1美元英伟达芯片可带动客户7美元的云服务收入,这种生态乘数效应持续放大其市场话语权。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升级,英伟达仍通过定制化产品 H20 实现中国区营收 171 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 13%。这种 "技术妥协 + 市场渗透" 策略,使其在中美博弈中维持了增长韧性。

在这场变革中,台积电扮演了关键角色。其 2024 年营收达 900 亿美元,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占比提升至 69%,几乎包揽了英伟达 H100、苹果 A18 等高端芯片的代工。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已实现 4nm 量产,2nm 产能规划占全球 30%,这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

存储三巨头的冰火两重天

内存需求的激增也使得制造商受益,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和美光(Micron)在2024年均跻身前七大公司之列,但存储芯片市场在 2024 年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

SK 海力士凭借 70% 的 HBM 市场份额实现逆袭,DRAM 营收达 14 万亿韩元(约 123 亿美元),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全球 DRAM 市场龙头。其 Q1 营业利润同比激增 158% 至 7.44 万亿韩元,HBM3E 产品已获英伟达下一代 GPU 独家供应权。

三星面临困境尽管在 NAND 闪存市场保持领先,但 HBM3E 量产延迟导致其存储业务 Q1 营收环比下滑 17%。其 HBM 市场份额已从 2023 年的 40% 萎缩至 20%,不得不通过扩大 12 层堆叠 HBM3E 产能挽回颓势。

美光则凭借 AI 存储需求实现突围,Q2 营收同比增长 38% 至 80.5 亿美元,其中 HBM 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 25%。其 1β 工艺 DRAM 良率突破 90%,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HBM4 量产。

汽车芯片寒冬冲击传统巨头滑铁卢

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的衰落揭示了行业转型之痛。Omdia的数据显示,与AI和内存相关的公司排名上升,而那些主要销售模拟和功率芯片、更易受市场萎缩影响的公司则排名下滑。

英飞凌排名从第7跌至第12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其汽车芯片收入占比达 56%,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订单延迟导致 Q1 功率产品收入暴跌 37.1%。尽管其在碳化硅(SiC)领域保持领先,但工业市场两位数的萎缩使其营收同比下滑 8%。

意法半导体营收下降15%至138亿美元,位列第14汽车雷达芯片与手机射频前端需求双双疲软,其引以为傲的 MEMS 传感器业务受消费电子拖累,收入同比下降 19.2%。

这种下滑具有行业共性 ——Omdia 指出,工业半导体市场在 2024 年出现两位数萎缩,汽车半导体规模也结束了 2020-2023 年的翻倍增长,进入调整期。另一家巨头德州仪器(TI)去年已经来到第十二名,今年仍在第十二名,他们在工业领域营收也同比下降,模拟芯片交货周期缩短。

行业趋势与未来挑战

排名剧变背后折射出半导体行业的结构性转变。在AI军备竞赛中,博通、AMD分别凭借定制AI芯片和MI300系列加速卡跻身前十,营收增速达41%和58%。台积电3nm制程产能中,AI芯片占比已超60%。消费电子复苏分化,高通凭借骁龙8 Gen4芯片在高端安卓市场市占率回升,但中低端芯片库存压力仍存。

展望 2025 年,WSTS 预测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 11.2% 至 6970 亿美元,逻辑与存储仍是主要引擎。但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 技术迭代压力:3nm 制程量产成本超 3 万美元 / 片,HBM3E 良率仅 65%,技术门槛持续抬升。
  • 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扩大至先进封装设备,可能影响中国存储厂商的扩产计划。
  • 需求结构性分化:AI 芯片需求年增 40%,而消费电子复苏缓慢,这种失衡可能加剧行业波动。

Omdia分析师Cliff Leimbach指出,工业半导体市场在2021年和2022年经历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但在2024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此外,汽车市场在2024年也出现了收缩,而在2020年至2023年间,该市场规模几乎翻了一番。他表示:"AI 正在重新定义半导体产业的价值分配,那些未能及时拥抱变革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024 年的排名变化,正是这一趋势的最佳注脚。

责编:Luffy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GaN和SiC等宽禁带半导体提供了卓越的性能:能量损失更少、耐热性更强,并能在恶劣环境下运行。
最近TI发布了两款电源新品:面向48V电压的热插拔eFuse和集成栅极驱动器的GaN FET。这两款新品大概能一定程度体现当代数据中心的电源需求...
IIC Shanghai 2025同期举行的电源论坛上,宽禁带器件显然是热议话题…
上海贝岭在功率半导体上也重点布局了器件技术支持能力的应用平台,具备较为完善的系统应用评估能力,应用平台从中低压到高压、小功率到大功率、工规到车规,可以覆盖功率器件主流应用场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之一,在SiC领域需求旺盛。 "AOS看准这一机遇,计划为中国市场提供1200V和1700V的SiC产品,这些产品专门为电驱部件和辅助模块等汽车零部件设计,与中国市场需求高度契合。"Sheridan博士表示。
功率器件(如MOSFET、IGBT和二极管)需要适当的封装设计,以优化散热、提高效率和确保可靠性。热管理对于避免过热、保持性能和延长器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混合动力汽车(HEV)曾经被视为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中间地带,但如今已独当一面,发展成为具有自身市场意义的精密工程系统。为了满足现代 HEV 的需求,工程师正在不断挑战电源架构的极限,以实现更高的电压、更紧密的集成和更智能的连接。
高温环境会严重制约集成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亟需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广东芯赛威SFM8801 APOIS芯片实现硬件可重构与算法开源双突破
知存科技联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及社区举办的第二届 “知存科技杯高校存内计算创新应用大赛”于近日正式开启。
AI司机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喝咖啡,看News,各种出差体验最新的车,见各种有意思的人获取最酷的认知。这大概就是智能车参考编辑部的日常,现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式向
一凡 发自 智车入库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智能辅助驾驶退热了?上海车展落幕,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明确的否定答案:智能辅助驾驶仍然是车企的必争之地,这是当前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剧烈、用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微芯科技(Microchip)ATSAME54 MCU和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EVIYOS 2.0的10Base-T1S万级像素大灯方案。 &
一凡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比亚迪的智能辅助驾驶,用户买单吗?超级认可,绝大比例买单。比亚迪刚刚给出了最新销量数据,其中“智驾”车型占比高达79%——门店每开出5辆新车,就
6月9日,TCL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QM5K系列QD-Mini LED电视,作为其2025年入门级Mini LED产品线,该系列覆盖50英寸至75英寸四种尺寸,85英寸版本即将上市。凭借QD-Mini
6月9日,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在 2025 年第 1 季度,欧洲折叠屏手机销量在智能手机总销量的占比为 1.5%,同比增长仅 4%,显示其仍是一个小众市场。C
兆易创新GigaDevice宣布,将参加SNEC PV+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展位号:5.1H-B360),集中展示其在数字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本次展会,
在半导体ATE领域深耕多年,派格测控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芯片测试解决方案,不断的提炼行业客户的需求,优化产品参数指标,经过数年潜心钻研,今天,我们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升级——正式发布自研
据新浪科技消息,小米中国区近日迎来人事调整,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新零售部总经理王晓雁兼任新零售部小米之家总经理。据悉,王晓雁兼任小米之家总经理之后,原小米之家总经理王辉将转任销售管理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