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化硅(SiC)芯片制造商Wolfspeed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据路透社援引《华尔街日报》消息,受工业与车用市场需求低迷、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该公司计划在未来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受此消息影响,Wolfspeed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暴跌了近60%,市值缩水至不足 12 亿美元。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Wolfspeed自身的经营问题,也揭示了全球碳化硅行业在市场竞争和需求波动中的脆弱性。
财务危机的根源
Wolfspeed目前背负着约65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其中包括由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持有的15亿美元优先担保贷款。公司未能就债券重组达成协议,导致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2025财年第三财季,Wolfspeed的营收同比下滑7%,仅为1.85亿美元,且未提供第四财季的业绩指引。公司预计2026年营收为8.5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9.587亿美元。
作为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的开创者(市占率长期超 30%),Wolfspeed的财务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大规模投资扩产,包括2023年斥资10亿美元建设新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和材料工厂。
然而,这些本被视为技术里程碑得投资未能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加剧了公司的债务负担。2024 年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扩大至 4.8 亿美元,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45% 骤降至 22%。
此外,Wolfspeed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6英寸老厂单片晶圆生产成本高达17000美元,远超10000美元的售价,形成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恶性循环,堪称半导体行业“高杠杆扩张”的典型样本。
市场竞争与需求疲软
Wolfspeed的困境还反映了全球碳化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波动。尽管碳化硅材料在快充、航空等领域潜力巨大,但当前市场呈现“单一行业依赖症”——超70%需求来自电动车,极易受产业链波动影响。更严峻的是,全球规划产能已超实际需求3倍,价格战风险迫在眉睫。
近年来,中国碳化硅厂商的快速崛起对Wolfspeed构成了巨大压力。2024年,中国碳化硅厂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超过34%,其中天科合达和天岳先进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7.3%和17.1%,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名。
中国厂商凭借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例如,天岳先进通过改进长晶工艺,降低了6英寸晶圆的生产成本,并凭借价格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斩获特斯拉、比亚迪等大单。
此外,中国厂商在碳化硅衬底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天岳先进2024年扭亏为盈,其12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已实现量产,而Wolfspeed的8英寸晶圆良率仍低于50%。
与此同时,欧美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许多汽车制造商推迟了车规级半导体订单。欧美部分地区取消或减少对电动车的购买补贴,导致消费者购车成本上升,进一步抑制了市场需求。例如,德国提前结束电动汽车补贴,使得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意愿降低。此外,欧美部分车企的电动车产品在续航里程、智能化配置等方面表现不佳,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破产保护的可能影响
Wolfspeed申请破产保护可能会对整个碳化硅行业产生连锁反应。作为全球领先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和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公司,Wolfspeed的破产可能引发市场对碳化硅行业前景的担忧,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其他相关企业的股价和市场表现。
此外,Wolfspeed的破产可能促进行业整合。近年来,全球碳化硅企业纷纷通过合并来增强竞争力。例如,2024年12月,安森美宣布以1.15亿美元收购Qorvo的碳化硅业务。2024年5月,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也完成了对日立功率半导体装置株式会社的收购。Wolfspeed的破产可能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整合机会,进一步改变行业格局。
尽管Wolfspeed目前面临破产危机,但碳化硅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被看好。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碳化硅市场预计在2034年前将实现34.5%的年复合增长率。8英寸晶圆技术将成为主流,这为Wolfspeed等企业提供了技术升级的机会。
Wolfspeed目前手握120亿美元的设计订单储备,如果能够通过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并提升新厂效率,仍有可能实现翻盘。然而,这场生死博弈的代价已经显现:过去12个月,Wolfspeed的股价累计下跌84%,市值蒸发超过34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