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以“连接无界・智护未来”为主题的Qorvo媒体日上,Qorvo结合产业背景与数据,深入分享了Qorvo在Wi-Fi 8、UWB、Matter、SSD电源管理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的技术路径与市场潜力。

智能化浪潮下,连接能力正跃升为“新算力”核心引擎。从客户端设备升级Wi-Fi 7/8,到工业自动化需求厘米级定位,再到智能家居渴求多协议融合,连接技术底层架构正经历深度变革。同时,AI技术也在推动企业级固态存储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加速落地,成为智能时代数据流转的关键底座。

在日前举办的以“连接无界・智护未来”为主题的Qorvo媒体日上,Qorvo结合产业背景与数据,深入分享了Qorvo在Wi-Fi 8、UWB、Matter、SSD电源管理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的技术路径与市场潜力。

Wi-Fi 8:稳定性为王的射频演进

根据Wi-Fi联盟公布的资料,作为无线通信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目前全球Wi-Fi市场经济效益约为4.3兆美元,Wi-Fi设备总出货量为459亿个,市场规模庞大且处于持续增长中。

Qorvo亚太区无线连接事业部高级行销经理Jeff Lin(林健富)表示,虽然“Wi-Fi CERTIFIED 7™”自2024年初才开放认证,但是Wi-Fi 8(IEEE 802.11bn)已经向我们走来,预计Wi-Fi 8将在2028年左右发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Wi-Fi 6E开放6GHz频段以来,过去5年里已有约8亿台Wi-Fi设备配备该频段。不过,受不同国家认证机制的影响,该频段尚未实现全球开放。

Qorvo亚太区无线连接事业部高级行销经理Jeff Lin(林健富)

Wi-Fi 8的核心特性

先简单回顾一下Wi-Fi技术的演进历程与标准定位。从一开始的802.11、802.11b、802.11a、802.11g,到Wi-Fi 4(802.11n),再到802.11ac、802.11ax、802.11be,也就是Wi-Fi 5/6/7。即将出台的Wi-Fi 8在被IEEE命名为802.11bn,位于Wi-Fi 7(802.11be)之后,频段上继承了Wi-Fi 7与Wi-Fi 6E的2.4G、5G和6G,是真正意义上的三频架构。

各代Wi-Fi标准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例如Wi-Fi 5追求极高吞吐量(Very High Throughput, VHT),Wi-Fi 6注重高效(High Efficiency, HE),Wi-Fi 7着眼于极高吞吐量(Extreme High Throughput, EHT),而Wi-Fi 8将主打高稳定性(Ultra High Reliability, UHR)。

根据规划,Wi-Fi 8协议标准在2022年底/ 2023年启动相关工作,法规与规范制定预计在2027年底至2028年结束,这也使得Wi-Fi 8预计在2028年正式问世并投放市场。

如果我们将Wi-Fi 7和Wi-Fi 8的主要功能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与Wi-Fi 7相比,Wi-Fi 8在最大信道带宽、频段、最大物理速率和调制方式等方面基本一致,最大信道带宽仍为320MHz,支持2.4GHz、5GHz和6GHz频段,最大物理速率为23Gbps,采用的仍然是4096-QAM调制方式。

但Wi-Fi 8也还是新增了一些功能,包括dRU、Co-SR(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Co-BF(Coordinated Beamforming)、Co-TWT(Coordinated Target Wake-up Time)等已确定会被纳入规范。Multi-Link将继续保留在Wi-Fi 7和Wi-Fi 8中,Multi-AP、NPCA、IDC等功能目前还在讨论阶段,尚未正式纳入Wi-Fi 8标准应用,但部分主芯片厂商提出会支持这些功能。

这些新功能大多围绕“协调”展开,旨在让AP(无线路由机)与Client(无线网卡)在不同频道、频率间通过协调方式提高频段或频道利用率,提供更稳定、更少延迟的无线网络环境,而非追求更高的频宽或吞吐量。

值得注意的是,Wi-Fi 8并未对调变方式和频段进行升级。因为如果将调制方式从4096QAM提升到8K QAM,那么EVM就要从-47dB降到-53dB,目前在实际环境中难以达到这一指标。再比如,640MHz频宽在6GHz频段可能面临干扰等问题,且实际数据需求未必需要如此宽的频段。因此Wi-Fi 8维持了Wi-Fi 7 4096QAM调制和 320MHz频宽标准。

设计挑战与Qorvo解决方案

由于存在多频段(如2.4G、5G、6G),如何处理频段之间的干扰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技术挑战。毕竟更多的频段意味着需要更多的FEM(前端模块)或滤波器,同时也需要简化工程师的设计。

同时,为实现更有效的沟通,Wi-Fi 8还需要支持更多的发射模式,如High power、Middle power、Low power等,这就要求FEM具备支持多种不同发射模式的能力。此外,Wi-Fi 8的多路设计会导致系统功率消耗增大,装置发热情况加剧,而射频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可能会造成频率迁移,因此在器件上需要考虑温度补偿,如设置温度传感器(Thermal Sensor)。

Jeff Lin在演讲中指出:“Wi-Fi 8的重点不再是单纯提高传输速度,而是通过优化频谱利用和提升网络稳定性来改善用户体验。例如超低延迟和超高可靠性就是两个关键指标,因为即使使用4096-QAM和多链路操作等技术,在所有链路都表现出高竞争级别的场景中,满足低延迟要求和超高可靠性仍具挑战性。”

针对上述挑战,从Wi-Fi 7开始,Qorvo在前端射频器件设计上逐渐从传统线性放大器走向非线性放大器,配合数字预失真(DPD)技术,可有效降低系统功耗。例如,对于一个12路的AP来说,采用非线性放大器方案后大约可以将功耗降低达 6W。同时,考虑到6GHz频段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Qorvo不仅提供非线性PA+DPD方案,还会针对5G或6G频段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产品组合。

由于Wi-Fi 8可能需要支持更多的发射和接收功率模式,这对PA的控制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芯片厂商希望支持MIPI、SPI等串行通信接口以简化界面、降低成本,这对于Qorvo来说,意味着FEM在实现更复杂设计的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价格竞争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如今的AP不再单纯支持Wi-Fi,还可能集成智能家居相关的Matter、Thread、BLE等无线方案,甚至高端企业还会将AP用以支持Ultra Wide Band等功能,如何避免不同无线方案之间的互相干扰,也是Qorvo在设计Wi-Fi 8产品时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其在PA和滤波器研发方面的深厚积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支撑。

其实,早在2017年Qorvo就开始将滤波器整合到FEM之中,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产品整合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在Wi-Fi 8时代,Qorvo会考虑将滤波器整合在iFEM的整体设计里,为客户带来更多设计红利。

尽管Wi-Fi 8标准目前还没有正式定案,很多细节、展望和功能仍在讨论中,但Qorvo已与多家主芯片厂商展开了Wi-Fi 8前端射频器件的设计合作,通过提供包括滤波器、开关、FEM、PA在内的完整Wi-Fi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设计流程,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UWB与Matter赋能物联网应用

目前,UWB已逐步成为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标准,特别在手机、车载、工业与智能家居中加速普及。Qorvo资深市场经理俞诗鲲在媒体日上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手机以及终端产品厂商支持UWB,未来UWB有可能成为手机等设备的标配。另外,UWB已经不仅应用在高精度定位领域,更可能与蓝牙,NFC等融合。

Qorvo资深市场经理俞诗鲲(Percy Yu)

“三位一体”的UWB技术

例如,全球高端手机品牌已率先集成UWB技术,其渗透率正朝着“标配化”方向加速迈进。尤其是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厂商推出的Tag产品,标志着UWB生态从手机向附属领域延伸。

车载场景中,基于UWB安全接入特性的数字钥匙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国内外头部车厂纷纷布局相关产品。消费领域,门锁等身份认证场景成为UWB技术落地的前沿阵地,CSA标准将UWB纳入进入控制协议,海外厂商已启动相关研发。

工业领域也迎来里程碑式进展。2024年,美国头部AP厂商将UWB集成至Wi-Fi 7路由器,为工业和企业客户提供了现成的UWB基础设施,极大降低了后续人员、资产追踪等应用的部署门槛,预示着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即将加速。

这表明,UWB技术正在突破传统定位功能局限,形成“定位+安全接入+雷达”的多元功能矩阵。具体而言,定位应用可以覆盖资产追踪、室内导航与轨迹跟踪,在工厂、物流、矿山等场景中,通过标签实时监控贵重物品位置,指挥机器人运动并实现防碰撞控制。

安全接入技术则在门锁、地铁门禁付款试点等场景中展现出防复制优势,获得苹果、三星、Google 等主流生态的支持。雷达功能基于超宽频信号的高解析度特性,可实现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监测,应用于车内遗留人员检测、家庭健康管理及商业场景能源管控。

历经十年迭代,Qorvo UWB产品线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的工规与车规产品体系。早期推出的DW1000、DW3000芯片出货量均超千万颗,模块出货量突破百万级,DW1000开发板的申请量达10万片以上。

2025年推出的第三代产品QM35825则更进一步,是一款集成MCU与前端模块(FEM)的SoC芯片。该芯片采用“单发/三收”架构,将链路预算(Link Budget)提升至104dB,测距精度达5厘米,测角精度达2度,不仅简化了客户设计流程,更以卓越性能适配工业雷达等前沿场景。

配套服务方面,Qorvo提供预设计射频与天线的模块化产品,通过官方认证可直接量产,缩短客户验证周期至2-3周;软件开发包覆盖双向测距(TWR)、TDOA、AoA等多协议,支持复杂组网需求;独家提供PCB与天线定制化服务,并联合生态伙伴构建从芯片到系统方案的完整生态。

Matter驱动智能家居革新

凭借无缝互操作性、易用性、底层安全性、创新加速能力、以及高生态接受度五大核心优势,Matter协议正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焦点。其设计理念旨在实现新设备与现有系统的有机融合,避免用户重复投资,同时兼容苹果、Google、三星等国际生态,并为国内私有协议接入保留灵活性,为跨生态互联奠定基础。

但一个不能忽视的挑战是,当前智能家居协议碎片化问题显著,Matter的导入面临与Zigbee、BLE等现有协议的兼容性难题。Qorvo通过“多连接”技术突破这一瓶颈:

  • 多射频(Multi-Radio)设计实现BLE、Zigbee、Matter信号同步传输,避免时间盲点;
  • 多通道(Multi-channel)技术支持3个802.15.4信道独立运行,防止协议间信道抢占;
  • 天线分级技术带来额外6dB射频容量提升,硬件级Wi-Fi共存控制优化网络稳定性,从物理层与协议层双重保障兼容体验。

作为Qorvo多协议布局的核心产品,QPG6200系列芯片具备业界领先的低功耗特性,在休眠、连接及射频接收状态下均表现优异,支持电池供电场景下的成本优化与能量收集电源应用。独有的ConcurrentConnect™技术,能够同时在不同信道上支持BLE、Thread、Matter等多种连接协议,兼容旧有Zigbee/Thread 网络,具备MAC层独立信道管理能力,避免冲突与丢包。

该系列包含J、L、M、N四款型号,通过发射功率与封装差异适配多元场景——小封装低功率型号(J/L)适用于灯泡、开关插座等终端设备;大封装高功率型号(M/N)则面向网关、路由器等中枢设备,尤其适合欧洲、亚洲等功率受限地区。配套开发板与含多协议SDK的工具链,覆盖从调试到工厂认证的全开发流程。

深耕企业级SSD电源管理

当前,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正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加速向大规模、高性能方向演进。作为数据存储的核心载体,企业级SSD(固态硬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与消费级SSD相比,企业级产品需满足24小时不间断运行、高数据传输效率及严苛的可靠性要求,其中掉电保护(PLP)功能尤为关键——当数据中心突发断电时,必须确保内存中未写入存储颗粒的数据不丢失,这对电源管理方案提出了极高挑战。

从市场趋势看,数据中心规模正呈指数级扩张:中型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达5千台级,大型数据中心突破5万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则可达10万台以上。与之对应的企业级 SSD需求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行业预测其出货量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上升态势,平均3-5年的更换周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需求。这一增长动力来自多重因素:传统机械硬盘的全面替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投资热潮、存储颗粒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AI应用带来的海量数据吞吐压力。

重构企业级存储的创新引擎

面对企业级SSD在功率密度、散热、可靠性等方面的挑战,Qorvo应用经理张俊岳着重介绍了Qorvo推出的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方案ACT85411与ACT85611。这一方案突破性地将PMIC与PLP功能集成于单芯片,同时内置eFuse浪涌保护模块,形成三位一体的全功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Qorvo应用经理张俊岳

传统分立元件方案需采用4颗DCDC芯片+1颗PLP芯片,外加大量外围电容、电阻等元件,不仅占用大量PCB空间,压缩存储颗粒布局面积,还导致采购管理复杂、成本高企。

Qorvo集成方案仅需单芯片即可实现同等功能,直接减少5颗芯片及近半数外围元件,布板面积大幅缩减,为存储颗粒释放更多空间,显著提升存储密度。此外,集成设计通过内部逻辑控制电路优化电源时序,解决了分立元件难以精准控制多模块启动/关断时序的难题,通过I2C接口实时编程时序参数,无需重新布局电路板,极大提升工程师调试效率。

考虑到掉电保护的核心在于储能电容的性能稳定性。因此Qorvo在方案中创新性地集成电容健康监测功能,实时追踪电容状态,提前预警老化或故障风险,确保系统长期可靠运行。同时,其电容容量量测精度领先同行,可将电容数量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避免因量测精度不足导致的冗余电容配置,显著降低高压电容用量——这类元件成本通常高于芯片本身,此设计为客户大幅节省硬件成本。

针对AI场景下高频数据吞吐带来的电源稳定性挑战,Qorvo还优化了为SoC供电的电源轨动态响应性能,在大数据量传输时维持电压稳定,间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通过降低内部功率管导通内阻(RDS(on))、采用低直流电阻(DCR)电感等设计,方案整体电源转换效率显著提升,有效缓解SSD功率密度提升带来的散热压力。

目前,ACT85411与 ACT85611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除芯片本身外,Qorvo还提供完整的开发支持体系,包括数据手册、评估板使用指南、配套软件GUI及烧录器,助力客户加速产品设计与验证流程,缩短上市周期。

责编:Lefeng.shao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这个案件不仅是商业机密保护的典型,更是美国企业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竞争对手获取核心技术的标志性事件。
研究人员报告称,Apple Watch在心率方面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一种用于评估测量精度的常见指标)为4.43%,在步数追踪方面为8.17%。这些误差值处于消费者级健身设备通常认为可接受的范围内。相比之下,能量消耗估计的平均误差达到了27.96%,超过被认为是准确测量所允许误差范围的三倍以上。
苹果在WWDC25上发布的“液态玻璃”设计语言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革新,更可能成为苹果生态新交互范式的起点。
拆解结果显示,华为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的核心运算、通信连接、能源供给等底层硬件层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比例国产化替代。
高通以每股183便士(约17.5元人民币)的现金报价锁定交易,相较3月31日93.5便士的收盘价溢价96%。Alphawave董事会已一致建议股东投票通过该交易。
作为汽车芯片龙头,恩智浦转型契合车规芯片向高集成、低功耗演进的需求,尤其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需12英寸支持先进制程。
混合动力汽车(HEV)曾经被视为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中间地带,但如今已独当一面,发展成为具有自身市场意义的精密工程系统。为了满足现代 HEV 的需求,工程师正在不断挑战电源架构的极限,以实现更高的电压、更紧密的集成和更智能的连接。
高温环境会严重制约集成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亟需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广东芯赛威SFM8801 APOIS芯片实现硬件可重构与算法开源双突破
知存科技联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及社区举办的第二届 “知存科技杯高校存内计算创新应用大赛”于近日正式开启。
AI司机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喝咖啡,看News,各种出差体验最新的车,见各种有意思的人获取最酷的认知。这大概就是智能车参考编辑部的日常,现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式向
6 月 10 日消息,赛富乐斯(Saphlux LLC)今日发布 T3 系列 0.13 英寸单片全彩 Micro LED 微显示屏,为新一代增强现实(AR)眼镜带来更丰富的显示内容与更高效的信息提示体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微芯科技(Microchip)ATSAME54 MCU和艾迈斯欧司朗(ams OSRAM)EVIYOS 2.0的10Base-T1S万级像素大灯方案。 &
近日,阿尔特汽车宣布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该公司最新战略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 —— 由阿尔特联合云视科技、上海乙蜂共同投资的北京阿尔瑞特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尔瑞特)已完成注册并举行成立庆典。
6月10日消息,华为首款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已于6月6日正式开售,有博主第一时间对电脑进行了拆解。最让人意外的地方不是折叠屏设计、不是做工堆料,而是那颗从未官宣、但却赫然出现
芯片超人现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现货库存型号1000+,品牌高达100种,5000万颗现货库存芯片,总重量10吨,库存价值高达1亿+。同时,芯片超人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每颗物料均安排QC质
6月9日,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车载显示产业生态联盟主办,WitDisplay承办,成都新型显示行业协会协办的2025广州汽车智能照明及显示技术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该论坛以““智驾出行 智慧
LG Display表示,通过提前偿还从LG电子借来的1万亿韩元贷款,公司将摆脱“长期亏损”的标签。虽然第二季度是季节性淡季,亏损在所难免,但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业务在从中小型(IT/智能手
兆易创新GigaDevice宣布,将参加SNEC PV+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展位号:5.1H-B360),集中展示其在数字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本次展会,
据新浪科技消息,小米中国区近日迎来人事调整,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新零售部总经理王晓雁兼任新零售部小米之家总经理。据悉,王晓雁兼任小米之家总经理之后,原小米之家总经理王辉将转任销售管理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