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子工程专辑对迈来芯CEO Marc Biron做了专访。Marc对未来5年的市场前景相当乐观,并且特别聊到了迈来芯的中国本地化战略...

这次我们和迈来芯(Melexis)CEO Marc Biron的对谈,就在迈来芯刚刚于3月份才启用的新办公室里。Marc说:“我们刚搬过来没多久,现在上海办公室更大了,因为我们的团队扩增,招募了更多的新成员——主要是从技术上对客户做出支持。其实新办公室的空间都不算够,我们还在做进一步的扩展。”

在半导体与电子产业正走向区域化的大潮下,几乎所有在中国有较大业务规模的跨国芯片企业过去半年都在谈本土化战略。从迈来芯呈现的财报来看,迈来芯的销售与应用、生产制造、研发,布局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总共20个地域;大中华区主要是上海、深圳,和台北。

迈来芯CEO Marc Biron

“上海、深圳都有对应的办公室,其实我们在武汉也有人在负责相关业务;这个月台北也搬到新办公室了。当然这都是为了从技术和销售两方面更贴近本地市场。” Marc说。

今年Q1季报中,迈来芯还特别用了一页来阐述“端到端的中国战略”,包括与本土OSAT和晶圆厂的合作,以及构建本地物流中心。借着迈来芯在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地位,加上这次与Marc的对谈,尤其提及迈来芯针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我们也有更进一步的机会理解迈来芯的中短期发展战略,乃至汽车和更多应用领域现如今的市场现状及未来。

 

不确定性之下,现在未来5年

按照惯例,首先看看迈来芯的业务及业绩表现情况——以迈来芯的市场地位,我们认为其业绩情况也能一定程度代表整体市场走向。受到宏观大环境影响,迈来芯FY2024(迈来芯的财年与自然年基本同步)营收约9.328亿欧元,同比减少约3%;毛利率43%,EBITDA(息税摊销前利润)2.676亿欧元,净利润(net income)1.714亿欧元。

这几个数字在近两年电子工程专辑接触的诸多汽车芯片企业中,称得上是相对健康的。Marc也说,在COVID-19期间缺芯,到后续库存调整——尤其2024年夏季客户普遍意识到库存水位高,自然就对以汽车芯片业务为主的企业造成了业绩上的影响。“其实2024年Q1, Q2, Q3,迈来芯的业绩都相当好;Q4则出现了下滑,就是因为客户的库存调整。”

“与此同时,目前全球宏观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同地域之间的贸易关税问题也在产生影响。即便现在库存问题几近解决,不确定性依然很多。这对客户信心会造成影响——下行周期大概率已经触底,只是恢复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迈来芯的中期展望还是相当乐观的。从应用角度划分,迈来芯的业务主要分成了汽车(automotive)和非汽车(beyond automotive)两部分,汽车业务是公司的绝对核心。

虽然年报没有列出两个方向的营收构成,但汽车作为核心业务(core business)的定位也是写在财报中的。而迈来芯的非汽车业务当前主要涵盖可持续世界(sustainable world)、替代移动出行(alternative mobility,典型如两轮电动车)、机器人、数字健康四个大方向。

2024-2030年,迈来芯在财报中对这两个应用方向的销售额预期分别是汽车业务销售额CAGR(年复合增长率)≥10%,而非汽车业务CAGR≥15%。基于这一预期,“到2033年,两个业务的比例可能会到75%和25%。”迈来芯对于这两个市场的乐观态度甚至超出了我们预期。

比如针对汽车应用,上图给出了迈来芯认为2028年相比2023年,不同功能域的SAM市场预期增量。迈来芯涉足EV电动汽车业务的细分项成长数值更大:这5年内,电子制动(E-braking)和电子转向(E-steering)应用会实现4倍以上的SAM市场增长,照明(Lighting)的SAM市场价值也将近3倍成长。

其他包括动力系统(powertrain)、热管理、电池这几个迈来芯的重要业务方向,2028年的SAM市场价值预计会是2023年的2.3倍、2.1倍和2倍。

在非汽车业务方向,迈来芯的市场信心表现在新品发布数量上。“2024年,我们总共推出了20款新品,其中4款是面向非汽车市场的。2025年我们计划再推20款新品,8款会面向非汽车市场。” Marc强调说,迈来芯在非汽车业务的四个方向上都相当乐观,其总体成长速度高于作为企业核心的汽车业务。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基于两个业务方向的CAGR增量及其营收占比,则预计2030年迈来芯的营收会比2024年增长超过80%,汽车和非汽车业务的营收占比也的确如Marc所说大约在3/4和1/4的比例位置。

 

市场扩张历史,与潜在增长动因

要理解迈来芯对市场的信心,恐怕要先从这家公司过往发展历史谈起。“20多年前,我们还在做ASIC——基于客户给出的规格开发芯片。当时我们还不具备有关市场认知的太多积累,需要客户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随着在汽车市场的投入,我们能够自己去做定义:包括该做什么样的产品——售予大量客户的产品。然后我们从市场角度,一步步去构建这样的认知;从技术角度,则从开发简单、纯模拟的产品开始。”

Marc在谈迈来芯从企业发展之初,到现如今手握大量产品组合,且更多以高集成度、完整解决方案的形态面向客户时说: “随后我们开发了融合模拟与数字(电路)的产品,并融入了闪存,后续再加上特定封装。这些能力是在30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至于现如今从汽车走向更多非汽车应用方向,“从高层级角度来看”,Marc总结迈来芯现有产品的共性包括了“高温、高压、抗环境干扰(如EMC电磁兼容,ESD静电放电)”这类可靠性、稳定性、鲁棒性特点,以及“包括模拟、数字与存储的智能融合”。

从汽车到非汽车业务“应用相同的原则”,他举例汽车中的“热管理控制阀”需要用到位置传感器来检测其位置,“机器人的每个关节也都需要用到位置传感器,基于诸多此类概念的复用,包括在芯片级、软件级等。”这应当就是现如今的迈来芯,产品与业务逻辑布局的由来了。

于是从过往大众所知磁性位置传感器领导者,迈来芯走向了更多样化的应用和市场。“这些年我们也在更多新产品上走到了领导者位置。”他举例汽车上的环境照明(ambient lighting),“我们现在也是LED驱动(芯片)的领导者,还有在听取客户反馈后所推的名为Triphibian的压力传感器,从性能、精度来看也已经成为领导者。”

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迈来芯和Marc对拿下潜在市场有信心的历史基础——通常技术与市场的积累是一家企业有能力应对各种市场环境、百战不殆的先决条件。问题是,当下市场如Marc在评价宏观环境时所说,不确定性大量存在——迈来芯又是如何在此前提下,抱持对潜在市场如此饱满的信心的?

“市场从根本上来看是在增长的,潜力巨大。只不过下行期掩盖了这样的市场趋势。”这是Marc对当前迈来芯面对市场环境的基本判断。自2017年全球汽车出货量达到顶峰,后续市场进入到了修正期。

“我想全球汽车产量会维持在8500万-9000万台的水平上。”但在Marc看来,这也不会影响迈来芯的潜在业务开展。这两年迈来芯在财报中都有提及,汽车的电气化(electrification)、高端化(premiumization)、ADAS三大趋势为其创造了市场机会。电子工程专辑前年的报道详细解释过这三大趋势对迈来芯的价值。

财报明确解释了迈来芯开展的业务及对应产品在动力、热管理、电池、电子制动与转向、车内外照明几个应用方向上的机会点——众所周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整体提升了单车的半导体及电子器件价值占比。Marc在采访中明确了对迈来芯而言,这种增量的由来。

“对迈来芯而言,从动力系统角度看,无论电动车还是燃油车,我们在其中都有这相同数量的入口(socket,代指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等部件的接口需求)。” 迈来芯更大的机会点可能在于舒适与安全系统,“我们55%的业务是来自舒适与安全特性。新发布的电动车总是具备更多的舒适与安全特性,迈来芯的高速成长业务来自这些新车平台,更多的来自高端化特性。”

“举个例子,20年前汽车座椅里面还没有任何电子组件;后来出现了如果不扣安全带,汽车就会发出警报的特性,座椅出现了首个电子组件;再然后,电子座椅可以移动了,相继又加入了加热、制冷系统;甚至还有座椅支持按摩。座椅发展的这20年,加入了大量迈来芯的芯片。”而且是从司机,到副驾驶、后排的更多座椅。这就是个与舒适系统明确相关的价值增加实例。

Marc还举例谈到近10年来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这些都只是迈来芯汽车业务发展的个例,体现的都是汽车电动电子化趋势对迈来芯的价值。“迈来芯抓住了这些趋势,所以我们相信,未来5年内,迈来芯的汽车业务营收会有10%的CAGR增长。”

而在非汽车业务方向上,可持续世界、替代移动出行、机器人、数字健康这四大方向本身作为近一年媒体和大众热议的焦点,自然无需赘言。这几个业务单独拿出来,对现在的迈来芯而言都只能算是小规模业务,只不过“小业务会成长,变得很大(niche will become very big),迈来芯推出正确的产品,就会获得这些利基市场的成长。”

若要具象化非汽车业务,那么大概有个数字是颇具代表性的:如果说每辆汽车大约会用到18-20颗迈来芯的芯片;那么就机器人来看,这个数字可能会增长2倍以上,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感知与驱动需求的成倍增加。

 

中国本土化战略与“文化适配”

这里我们没有花笔墨去谈迈来芯在市场及技术层面的竞争力,因为迈来芯在我们看来本身已经是个高度成熟的企业:一方面,这家公司的财报大篇幅给到了可持续报告和ESG;另一方面,Marc交谈全程,给我们留下了务实的印象——几乎没有空谈,讲话方向都更为具体。这其实都是一家企业足够成熟的表现。

在相关现下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上,就“差异化”比较值得一提的是Marc特别提及迈来芯并不参与所有市场的竞争,尤其“如果是大宗商品型产品(commodity product),我们无法带来创新或附加价值,还有相关成本和价格战的,我们都不会参与竞争”。

“我们专注的是迈来芯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带来附加价值、带来创新的领域。比如在机器人领域,去年我们发布的Tactaxis传感器,机器人需要具备触觉,我们就开发了这款传感器,赋予机器人触觉感知能力。”这在Marc看来是注入了创新,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的一例。

且这样的竞争原则,尤其将在中国市场竞争中贯彻。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及迈来芯汽车芯片的核心业务定位,都决定了中国市场对迈来芯的重要性。去年的慕尼黑电子展上,Marc接受EE Times采访开场时就提到汽车产业的“变化”,世界的汽车业务中心正从欧洲,逐渐转向亚洲、中国。

从基于地域的营收来看,2024年迈来芯在APAC亚太区获得的营收占到公司总营收的60%,Marc说这其中的一半都来自中国市场。这应当是迈来芯加深与中国本土汽车OEM、Tier 1企业,以及与半导体产业链合作的重要原因。扩充上海办公室,即是贴近下游客户的一部分。但如果单单是地区办公室扩容,自然还不足以谈“本土化”。Marc在2024年报致投资者信中特别提到加深中国市场参与度(more relevant in China)。

今年4月,迈来芯宣布中国战略新动向,“强调供应链的本地化:基于在中国现有的业务根基,增设本地物流中心并将实现完全本地化制造。”其官方信息提到,自2024年初,迈来芯在中国搭建起本地OSAT合作伙伴体系;同时,2024年底“新增一家中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合作伙伴,并已在该合作工厂启动专为中国市场定制化研发的迈来芯产品生产进程。当前,相关产品正处于开发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正式投产。”

Marc在采访中补充道:“未来我们计划更多的产品在中国OSAT合作伙伴处封测;而由中国本土晶圆厂制造、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首个流片也已经完成,今年会收到首颗传感器产品。”

虽然没有提到具体的产品及产能,但Marc评价说,即便半导体产业链的区域化大趋势令迈来芯不得不在不同地域做供应链规划和布局,但“在中国建立产线,也会帮助我们降低成本,达成更好的成本结构”,缓解了目前市场已经存在的价格压力。所以这种趋势本身也“是个机会”。

不过我们认为,在这些公开信息之外,更有价值的、体现迈来芯响应中国市场需求的,还在于迈来芯企业内部。尤其为了应对“中国速度”的挑战,“我们去年起,开展了有关于文化适配(cultural adaptation)的企业内部活动,我们期望借此营造企业内部更快速的决策,更多自主权以及更强的创业精神(more autonomy, more entrepreneurship)。”

这一文化转变(Cultural Transformation)计划实际也出现在了迈来芯的年报中,该计划旨在鼓励创新、敏捷(agility),以及激励员工响应动态的行业格局;其关键行为就在于自主、创业精神、快速与高效决策。这可能与半导体产业格局整体走向区域化,需要参与者做出快速转变有很大关系。

搭配采访过程中Marc多次谈到的迈来芯提倡“创新”三要素——“‘可行性(viability)’‘需求性(desirability)’‘实现性(feasibility)’作为我们这么长时间以来在创新方面取得成功的三要素”。

在市场的竞争加剧的情况下,Marc积极应对:“市场的确存在价格上的调整、地缘政治的挑战、技术上的挑战,我们需要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去保持我们的竞争力”,如此迈来芯最终才能实现财报中预期的——在多个应用超2倍SAM增量的情况下,于汽车与非汽车业务分别在未来5年内达成10%和15%的CAGR增长速度。作为一家老牌的传感器企业,迈来芯的这些战略决策与规划,都让这家企业显得如此具有生命力。

责编:Illumi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李斌通过微博发文,直言自研芯片 “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也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并强调蔚来将 “继续努力向前走”......
作为少数几家在中国拥有完整端到端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全球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和应用开发,完全能够满足本地产品定义和开发所需的一切。
如果在跨接启动、车辆保养或维修过程中将汽车电池端子反接,相关汽车电子模块中的组件可能会因无法处理故障情况而损坏。既然反接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在座舱传感技术方面,雷达、3D摄像头和人工智能(AI)正在重新定义汽车内饰。这些技术正在突破座舱传感的界限,以应对汽车安全、成本和用户体验等不同方面的问题。
UWB雷达技术在汽车领域带来诸多优势,尤其是与窄带技术相比,UWB更不易受干扰。UWB真正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精准测量距离,从而实现实时定位。
本文探讨了基于硅功率器件的逆变器与利用宽禁带技术的逆变器之间的差异,并评估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对不同应用的适用性。
当传统生产工艺与智能数据采集相结合时,AI 与全维度数字孪生技术将成为实现下一代数据驱动型制造的核心推动力。
能量收集并不是一个时兴的名词,但是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诸如Silicon Labs的物联网产品以及开发套件,使能量收集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更加的实际和广阔。
人工智能(AI)已不再仅仅是一项高性能计算任务,它已成为推动边缘AI片上系统(SoC)设计的主要动力。从智能手机和摄像头,到工业自动化与自动驾驶汽车,AI正在日益塑造现代SoC的架构。这
用于电动汽车供电网络(PDN)的高压母线转换器 48 V电源模块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转发本通
01直接驱动首先说一下电源IC直接驱动,下图是我们最常用的直接驱动方式,在这类方式中,我们由于驱动电路未做过多处理,因此我们进行PCB   LAYOUT时要尽量进行优化。如缩短IC至MOSF
扫描文末二维码,获取完整版论文先进封装技术是提升电子器件性能的关键解决方案,其通过增加封装密度和垂直互连实现。随着器件不断缩小,焊点互连的尺寸也逐渐减小,从几百微米降至几十微米,甚至只有几微米。这种小
在PCB设计中,导入叠层模板能够确保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因手动设置叠层参数而可能出现的错误或不一致情况。通过使用预先定义好的叠层模板,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地应用经过验证的叠层结构,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机器视觉助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7月8日消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魏建军今日于微博宣布即日开启“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视频中,魏建军激昂慷慨的表示,35岁不是
限时狂欢:7月9日 - 7月18日这个暑假,不虚度!凡亿教育开启【暑假技能充电季】超级活动——降价+赠礼+满减券,助你技能满格,职场领先一步!凡亿教育暑期专属福利正式开启!福利1:满减神券,立减更划算
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金刚石交流群水凝胶是一类由亲水性聚合物链与大量水分子相互交织形成的三维(3D)网络材料,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尽管GelMA水凝胶具备可调控的机械性能与光交联特性,但
  一、引言   压电叠堆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压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精密驱动、微机电系统(MEMS)和传感器等领域。然而,压电叠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面临老
7月7日,鹏鼎控股发布2025年6月营收简报称,公司该月合并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88,83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增加36.43%。鹏鼎控股主营业务是各类印制电路板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