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富士康的中国工程师登上返程航班时,带走的不只是行李,还有印度制造最稀缺的‘know-how’……

“当富士康的中国工程师登上返程航班时,带走的不只是行李,还有印度制造最稀缺的‘know-how’。”

富士康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合作伙伴,近年来持续推动产能向印度转移。然而,据《印度时报》及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科技集团近期已要求数百名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印度iPhone工厂返回中国。

此举被认为可能影响苹果公司在印度的生产扩张计划。目前,苹果公司正准备与印度的制造合作伙伴一起扩大新款 iPhone 17 的生产规模。富士康正投资25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德瓦纳哈利建设一个新的 iPhone 工厂, 占地300英亩。

效率或承压,但质量风险可控

消息称,过去两个月已有超过300名中国员工撤离,但台湾地区支持人员仍驻留印度。知情人士称,撤离的员工主要集中在技术岗位,涉及生产流程优化、设备调试等环节。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的计算,自富士康两年前开始在印度组装iPhone以来,印度到今年年初时已满足了全球18%的iPhone需求。随着德瓦纳哈利工厂全面投产,富士康在2025年底预计将在印度组装约25%到30%的iPhone。

中国工程师在技术转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撤离人数尚未最终确认,但这一调整正值富士康在印度南部建设新工厂的关键节点——该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目标是让印度产iPhone占据美国市场的主要份额。

消息人士指出,此次撤离与印度政府近期对中企签证政策的收紧无直接关联,而是富士康基于“业务战略调整”的主动决策。

苹果CEO蒂姆·库克曾公开表示,中国工人的专业技能是苹果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优势之一。分析指出,中国工程师在复杂制造工艺的落地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在初期技术转移阶段。然而,随着印度工厂逐步成熟,富士康或试图减少对中国技术人员的依赖,转而培养本地团队。

苹果“去中国化”,但印度制造还面临挑战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此次人员调整短期内可能降低生产线效率。

例如,印度工厂的设备调试周期可能延长,新产品导入(NPI)流程需更长时间验证。但苹果方面强调,产品质量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因关键工艺已通过标准化文档和培训体系实现本地化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技术人员仍留在印度工厂,承担核心岗位职责。这一安排表明,富士康的调整并非全面撤退,而是通过分阶段策略平衡成本与效率。台湾工程师的驻留也被视为维持技术稳定性的“过渡方案”。

此次事件被解读为苹果“去中国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此前,苹果已将部分Mac Pro和iPad Pro的生产转移至印度,并计划在2026年前实现100亿美元的印度本地销售额。然而,分析指出,完全摆脱中国供应链仍不现实。目前,苹果全球供应链中仍有约60%的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商。

因此,富士康的印度扩张计划实施起来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印度本土制造业的基础设施、供应链配套及劳动力技能水平仍与中国的成熟体系存在差距。其次,印度政府近年推行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虽为代工厂提供补贴,但其政策稳定性与执行效率仍是未知数。

不过,印度市场的潜力不可忽视。2024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8%,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苹果若能成功将印度产能覆盖至美国市场(目前印度产iPhone主要供应亚洲和欧洲),将显著降低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同时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未来展望 

富士康在印度的长期成功,取决于能否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彻底本地化。

从郑州到金奈,中国技术团队用十年时间,将iPhone良品率从70%提升至98%,印度iPhone生产线的良率目前约为‌85%-90%‌,但存在显著波动。而且印度工厂的工人培训周期比中国长,且员工流动率较高——富士康内部评估显示,印度员工的平均培训周期为 18 个月,而中国员工仅需 6 个月。

例如iPhone 16 系列的摄像头模组校准工序,印度工厂仍需中国技术人员远程指导。未来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如远程监控、AI质检)弥补技术差距,将成为富士康在印度的下一步重点。

对于苹果而言,印度产能的扩张不仅是分散风险的手段,更是抢占新兴市场的战略选择。若2026年目标达成,印度或将成为苹果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制造基地。然而,这一进程中的每一次调整,都将考验其供应链的韧性与灵活性。

分析认为,富士康的调整可能引发其他代工企业的连锁反应。例如,和硕、纬创等苹果代工厂也在印度布局,未来是否效仿富士康的策略,仍需观察其成本与效率的权衡。

印度《经济时报》评论称,这暴露了印度制造“表面繁荣下的技术空心化”问题。而苹果供应链分析师郭明錤则指出,若印度工厂无法在2026年前实现稳定供应,苹果可能被迫调整其全球产能布局,甚至重启部分中国产线。

责编:Luffy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作为一种基于硅桥的2.5D封装技术,EMIB是颇具代表性的;最近Intel也更新了迭代版的EMIB-T,适配HBM4/4e。这次我们尝试更细致地看看这项技术。
为平稳过渡,台积电推出了具体安排:客户需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前确认 “最后下单”(LTB)的数量与时间;若有试产(NTO)需求,其 6 英寸产线将恢复新产品导入服务。据了解,台积电的 GaN 业务终止节点为 2027 年 7 月 31 日,这一时间表也与纳微半导体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内容一致。
未来,英特尔能否通过14A工艺赢得大客户的订单,并在AI和数据中心市场与英伟达等竞争对手抗衡,将是其战略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2025年中国技术论坛上,台积电全面展示了其在市场趋势、技术创新、制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布局。《电子工程专辑》也对此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帮助读者从中看到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国取消豁免本质是"技术脱钩"的深化,但将同时重创美企营收、盟友利益及全球供应链稳定。
任正非明确表示,中国在芯片领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自主能力,芯片问题其实“没必要担心”。
当传统生产工艺与智能数据采集相结合时,AI 与全维度数字孪生技术将成为实现下一代数据驱动型制造的核心推动力。
能量收集并不是一个时兴的名词,但是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诸如Silicon Labs的物联网产品以及开发套件,使能量收集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更加的实际和广阔。
人工智能(AI)已不再仅仅是一项高性能计算任务,它已成为推动边缘AI片上系统(SoC)设计的主要动力。从智能手机和摄像头,到工业自动化与自动驾驶汽车,AI正在日益塑造现代SoC的架构。这
用于电动汽车供电网络(PDN)的高压母线转换器 48 V电源模块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转发本通
《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传感器发展蓝皮书》(下文简称“蓝皮书”)是我国唯一一部专业和系统化梳理传感器产品技术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和发展的蓝皮书。本书由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主导编写,汇集了一批储能产业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据路透社7月4日报道,法国国铁SNCF即将启动列车加装卫星互联网连接的项目招标。SNCF法国国家铁路公司 (简称“法铁SNCF”)是法国最大的国营公司之一,由法国政府100%控
点击上方“泰克科技” 关注我们!将脉冲技术引入先进CMOS技术的可靠性测试在氮化镓和碳化硅之后,氧化镓(Ga₂O₃)正以超高击穿电压与低成本潜力,推动超宽禁带功率器件进入大规模落地阶段。但在
在PCB设计中,导入叠层模板能够确保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因手动设置叠层参数而可能出现的错误或不一致情况。通过使用预先定义好的叠层模板,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地应用经过验证的叠层结构,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在智能化时代,汽车功能呈现爆发式增长,汽车软件的复杂度也指数级增长,据统计,当前一辆具备 L2++ 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 纯软件代码量就超过了 1 亿行,
(广告分割线)7月4日,博敏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深耕汽车电子领域多年,拥有丰富的汽车PCB产品线,产品主要应用于信息采集、娱乐互联、智能驾驶、电子传感、智能座舱、动力电驱、车身电子等模块,覆
  一、引言   软体机器人因其高度的柔韧性和适应性,在医疗、救援、工业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与传统刚性机器人相比,软体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去年年底,蓝牙技术联盟(SIG)宣布推出蓝牙6.0版本,引入了一项名为蓝牙信道探测(Channel Sounding,CS)的新功能。该功能通过精确计算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实现
(广告分割线)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即将出炉细节与后续,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理事长暨燿华董事长张元铭7月7日受访时强调,这项政策对景气影响很大,从产业来看,目前第3季初步看来仍是旺季,预期低轨卫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