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卫星的设计寿命约为5年,2019-2020年发射的卫星已接近寿命终点,而太阳活动周期将延续至2025年左右……

近期,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link)卫星接连坠落事件引发全球关注。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6月8日报道,自2019年首次发射以来,“星链”卫星的坠落数量逐年递增,尤其是在2024年,高达316颗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占该项目总损失卫星数量的54%。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近地轨道(LEO)卫星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复杂关联,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与卫星运营的深层讨论。

NASA:和太阳活动频繁有关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物理学家丹尼·奥利维拉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卫星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部太空监视网络(SSN)数据发现,卫星坠落与太阳活动存在明确的关联。

相关论文截图(来源:arXiv

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太阳活跃度的增强对“星链”卫星坠入大气层产生了显著影响。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当太阳表面出现大量黑子时,会发生强烈的爆炸和太阳耀斑。

2024年正值第25太阳活动周期极大期,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频发,其中一部分物质会朝地球方向飞去,引发磁暴。当太阳等离子体到达地球并引发磁暴时,还会产生一种对上层大气的加热现象。大气层被加热后会膨胀,密度较平静期增加,卫星会感受到更大的飞行阻力。而SpaceX 为降低成本,早期 "星链" 卫星仅配备氪离子推进器,在大气阻力激增时难以维持轨道,从而脱离轨道最终坠落。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 2020 年至 2024 年间 523 颗星链卫星的轨道数据,发现地磁活动越强,卫星重返大气层的速度就越快(来源:arXiv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2024年5月和10月的极端地磁暴,直接导致13颗卫星提前坠落,其中至少1颗为“星链”卫星。

大部分“星链”卫星寿命已到上限

“星链”卫星的发射始于2019年,首批 60 颗卫星入轨。当时处于太阳活动的低谷期,仅在2020年有2颗卫星因初期技术问题坠落。随着太阳活动进入第25个周期的顶峰,卫星坠落数量显著增加。

2021年,坠落卫星数量为78颗,2022年增至99颗,2023年为88颗,而202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16颗。目前“星链”卫星累计损失达583颗,研究发现,70%的卫星并非在强磁暴期间坠落,而是在中等磁暴和弱磁暴期间坠落。这很可能是因为弱磁暴通常持续时间更长,会缓慢地“侵蚀”轨道,将卫星推向不可避免的结局。

“星链”卫星的设计寿命约为5年,2019-2020年发射的卫星已接近寿命终点,而太阳活动周期将延续至2025年左右。2024年,SpaceX加速部署的第二代V2 mini卫星,进一步加速了旧型号的退役进程。

随着太阳活动逐渐减弱,卫星坠落问题或有所缓解,但这项研究已为低轨卫星的轨道设计与维持运营提供了关键示警,也就是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需更精准预测磁暴影响,以降低卫星损耗风险。

卫星变成太空垃圾

“星链”卫星的频繁坠落不仅对SpaceX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的担忧。尽管SpaceX强调通过主动降低轨道高度,引导报废卫星进入大气层焚毁,不会产生轨道碎片或威胁其他航天器,但2024年8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农场发现的一块2.5公斤重卫星碎片,引发对残骸风险的担忧。

其实“星链”卫星的大规模部署本身已对近地轨道环境构成挑战,随着“星链”星座规模扩大至4.2万颗卫星的计划推进,太空碰撞风险将持续上升。

例如,2021年,中国天宫空间站曾两次因“星链”卫星接近而实施紧急避碰操作。NASA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指出,“星链”卫星已占据近地轨道关键区域,对国际空间站等航天器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天文学家也批评“星链”卫星对天文观测造成干扰,其反射的阳光在夜空中形成明亮的轨迹,影响了需要长时间曝光的天体摄影项目。

面对卫星坠落问题,SpaceX曾尝试通过优化卫星设计和轨道调整策略来降低风险。例如,该公司为卫星配备了霍尔推进器,使其能够在轨道上自主调整位置。然而,太阳活动的不可预测性仍使这些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科学家建议根据磁暴预测调整卫星

NASA的研究团队指出,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而“星链”卫星的轨道寿命仅为5年左右。这意味着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大量卫星可能因大气阻力增加而提前坠落。

科学家呼吁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监测和预警,通过提前预测磁暴的发生,卫星运营商可以采取措施,如调整卫星轨道或进入安全模式,以减少大气阻力的影响。此外,国际社会也需要就太空垃圾的管理和近地轨道资源的分配达成共识,以避免因卫星密集部署引发的安全问题。

但SpaceX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实施紧急变轨将消耗本应用于维持卫星寿命的燃料,进一步加剧卫星老化。

目前,“星链”卫星的坠落事件仍在持续引发关注。2025年6月,随着太阳活动进入新一轮高峰期,更多卫星可能面临坠落风险。对于SpaceX而言,如何在保障卫星服务的同时,降低太阳活动对卫星运营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挑战。而对于全球航天界而言,这一事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太空探索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太空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责编:Luffy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低空飞行器现在很流行MBD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从大学就逐渐开始做普及了;而且据说MBD是未来真正达成低空经济高速发展基础......
在2025中国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同期举办的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技术与标准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强调指出:“检验检测技术在提升飞行器安全性、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运营效率、拓展应用领域、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AspenCore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于6月5日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作为大会同期核心论坛,"通用电子技术与无人机产业创新应用论坛"汇聚了低空智控、晶宇兴、MathWorks、意法半导体、恩智浦、智融科技等国内外领军企业代表……
如果发动机供应出现问题,确实会给中国商用飞机的交付带来阻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替代动力技术方面的研发从未停止过。国产长江 1000A 发动机已完成运-20 平台试飞……
当中国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比“阵风”多出80公里,当PL-15导弹射程是“米卡”导弹的2.5倍时,这场空战的结果早已在技术参数表中写就。
4 月 18 日,一架上月刚抵达浙江舟山波音完工中心的 737 Max 飞机启程返回美国西雅图,成为首架因关税问题被退回的订单。
混合动力汽车(HEV)曾经被视为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中间地带,但如今已独当一面,发展成为具有自身市场意义的精密工程系统。为了满足现代 HEV 的需求,工程师正在不断挑战电源架构的极限,以实现更高的电压、更紧密的集成和更智能的连接。
高温环境会严重制约集成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亟需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爱簿智能E300 AI计算模组搭载自研AI SoC芯片AB100,具备高达50TOPS的INT8算力和102GB/s LPDDR5内存带宽,支持FP16/FP32混合精度计算,专为边缘侧高性能AI任务设计,旨在为各行业提供高算力、低延迟、强可靠的国产化AI解决方案。
​广东芯赛威SFM8801 APOIS芯片实现硬件可重构与算法开源双突破
一凡 发自 智车入库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智能辅助驾驶退热了?上海车展落幕,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明确的否定答案:智能辅助驾驶仍然是车企的必争之地,这是当前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剧烈、用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SUBSCRIBE to US卡拉OK的发明源于1967年日本工程师根岸茂一(Shigeichi Negishi)的一项小创意,他将麦克风混音功能集成到8轨播放器中,打造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SUBSCRIBE to USImage: Cath Virginia / The Verge谷歌在让Gemini成为更得力的助手方面又迈出了一步。它正在推出 “定时操作(
6月9日消息,目前多方爆料已经明确,华为将在下半年推出Mate XT三折叠的小迭代机型,此前外界猜测将命名为“Mate XTs”。但根据博主“超维界”的最新爆料,新一代三折叠将会直接被命名为“Mate
6月9日,TCL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QM5K系列QD-Mini LED电视,作为其2025年入门级Mini LED产品线,该系列覆盖50英寸至75英寸四种尺寸,85英寸版本即将上市。凭借QD-Mini
为确保系统满足所需的精度规范,透彻了解不同的误差源非常重要。决定信号链精度的最关键要素之一是A/D 转换器 (ADC),这是本文的重点。请记住,ADC 的精度可以用绝对精度、相对精度和总未调整误差 (
5月28日,北方华创隆重举办“PVD整机1000台交付庆典”。这是继刻蚀设备、立式炉设备之后,公司第三个达成单产品出货量突破1000台的品类里程碑。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是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尤其
6月9日,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车载显示产业生态联盟主办,WitDisplay承办,成都新型显示行业协会协办的2025广州汽车智能照明及显示技术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该论坛以““智驾出行 智慧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千级无尘车间是芯片生产的核心环境之一,其洁净度标准直接关系到产品良率和性能稳定性。合洁科技电子净化工程公司将系统解析千级无尘车间的国际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参数、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6月10日,据晚点Auto报道,理想汽车近期宣布成立“空间机器人”和“穿戴机器人”两个新的二级部门,这两个部门均隶属于由高级副总裁范皓宇带领